发布会现场。李凯萌 摄
长城新媒体秦皇岛12月19日讯(记者 李凯萌)12月19日下午,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秦皇岛市教育局为民办实事新闻发布会。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刘红军向大家介绍秦皇岛市教育局为民办实事的基本情况,秦皇岛市教育局副局长于慷、韩和平、基础教育科科长聂红梅、财务科科长韩梅香回答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刘红军介绍秦皇岛市教育局为民办实事的基本情况。李凯萌 摄
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刘红军: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好。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中,我非常荣幸代表市教育局把为民办实事情况予以新闻发布。国之未来系于教育。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民生之重莫过教育。教育关系着孩子的前途,牵动着家长的神经,承载着家庭的希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经过多年努力,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园)941所。其中,幼儿园317所,小学416所,(另有教学点341个),初中126所,普通高中28所,中等职业学校38所,高等院校11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在编在岗教职员工3.8万人,在校学生46.4万人。
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总目标,按照孟祥伟书记“三服务”(教育局要为学校搞好服务,校长要为教师搞好服务,教师要为学生搞好服务)的要求,近年来我们从教育硬环境和软环境上齐发力,扎实推进教育民生工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加强规划建设,确保各类教育资源供给充足。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公布了《秦皇岛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全市将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统筹考虑城市建设与发展、“两孩”政策全面放开及流动人口变化趋势,依法改扩建和新配建学校。今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共计30所,其中幼儿园16所、小学8所、初中6所。目前,已完工13所,正在施工10所,年底前将全部开工。“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建或迁建幼儿园81所,小学28所,初中21所,高中6所,届时将彻底解决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
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让贫困地区孩子茁壮成长。青龙农村学生营养餐工程列入了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青龙县将营养餐工程作为一项温暖的惠民工程来组织实施。先后投入280万元对11所寄宿制学校食堂进行维修、改造和扩建,投入305万元为52所学校食堂添置了食堂设备,投入50万元用于营养餐食品存储室建设。通过严把食堂准入关,严把原料采购关,严把食品贮存关,严把清洁消毒关,严把安全用餐关,严把人员培训关这六道关口,让食品安全和资金运行零事故。目前,全县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学生42865人,每人每天4元标准。其中:食堂供餐学生人数21986人,课间加餐20879人。实施食堂供餐的学校,为全体学生提供完整的午餐,每顿午餐包括一盒学生奶、主食(米饭、花卷、馒头等)、副食(炒菜、炖菜等)。实施课间加餐的学校,供餐内容为学生奶、卤鸡蛋和面包。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营养状况、精神面貌有了巨大改观。
三、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中小学旱厕改造提升工程。为把民生实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我市实施了全市中小学旱厕改造提升工程。这项工程投入大、覆盖广、惠众多。工程总投入5800多万元,覆盖全市741所农村中小学。目前,所有旱厕已全部投入使用,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村中小学多年来存在的如厕脏、如厕难问题,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环境。
四、加大教育投入,破解主城区大班额难题。近年来,海港区人口增长迅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成倍增加,加之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学校建设滞后,大班额已成为海港区老百姓最大的“痛点”。为解决这一难题,张瑞书市长亲自谋划部署推动了海港区12所中小学建设工程,总投资约9亿元。分管副市长多次协调调度,明确职责分工,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模式,目前绝大部分已开工,明年秋季开学前将全部投入使用。为解决海港区学校布局和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问题,张市长又亲自谋划了2018-2020主城区中小学建设三年提升计划,未来三年内按照资源整合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思路,将改扩建24所学校,届时将彻底解决“大班额”这一顽疾。
五、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着力提升农村教育硬环境。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跑线上,国家2014年就提出,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益于这项好政策,我们将“全面改薄”工程作为强化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布局,将农村不达标学校全部列入全面改薄工程规划。截止目前,全市所有全面改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478个设备购置类项目已经全部完成,349个建设类项目已竣工项目331个,竣工面积16.7万平方米。“全面改薄”,似雪中送炭,让农村薄弱学校面貌一新,农村教育硬环境明显提升。
六、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多年来,秦皇岛教育一直把增进公平作为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今年卢龙县、抚宁区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至此我市全部县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我市也成为继石家庄、唐山后第三个全部完成国家评估验收的地级市。近年来,我们坚定推进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和“就近、免试、免费”入学政策,实现了“零择校”,分班一律实行公开摇号方式。今年,又将市属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额百分之百分配到初中学校,从顶层设计上促进了校际均衡。同时扎实推进义务教育结对办学提升质量行动,通过薄弱学校委托管理、教师交流、集团化办学等形式,缩小了校际差距,整体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青龙满族自治县为让山区的孩子接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积极稳妥解决教学点问题。将全县278个教学点按照四年2:3:4:1的撤并比例,明确撤并时间表和路线图,今年52个撤并任务已全部完成。海港区今年启动实施集团化办学,成立了七中教育集团、十六中教育集团、青云里小学教育集团、启航幼儿园教育集团。通过强校带动弱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政策倾斜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效解决了农村弱的问题。
七、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学生普遍受益。不断提高各项补助标准,统一了城乡生均经费基准数额,即小学685元和初中885元,并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实现了“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八、完善服务体系,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加强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始终坚持“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和“两个全部纳入”(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的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在控辍保学的同时,完善家校联动,加强特殊关爱,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
九、补齐短板,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由于供给不足,学前教育已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2011年以来,以县区为单位持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随着第一期、第二期行动计划的实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全市共投入4.5亿元,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32所,增加了2万多个学位。市局支持各地认定了一批普惠性民办园,并通过多种方式,支持这些民办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有效地扩大了普惠性资源覆盖面。2017年,新增幼儿学位2034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7 %,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通过无证幼儿园集中清理整治,老百姓满意度不断提升。
十、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扎实开展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能免费有学上,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积极争取省厅支持,为青龙县招聘了200名特岗教师,解决了师资短缺问题。积极开展市区教师山区支教。从三个城市区和市直学校中选派40名优秀教师赴青龙支教。城市区37所优质学校与青龙县34所学校精准对接帮扶。开展了千节优质课送教下乡活动,1130余人参与。通过教育扶贫,实现了扶贫先扶智,群众更满意。
十一、上门服务,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暑假期间,全市各中小学校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全部行动起来,走千家,访万户,同家长促膝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表现,帮助家长分析子女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征求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市3万余名教师走访了25万人次的家长,发放调查问卷25万份。这一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情感距离,加强了彼此的理解与沟通,有效推进了家校互动、共同育人,赢得了家长对教师、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提高了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对教师师德的认可度。
十二、借势借力,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提供更多基地。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期建成使用,与民兵训练基地资源共享,可容纳800人同时活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京津冀书法交流基地)落户山海关并投入使用,为中小学生书法交流与传统文化研修提供了新的场地。我们积极与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协调,确定了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河北新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康泰医学、中铁上桥、山船、正大、金海粮油等10家大型支柱企业作为我市中小学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基地。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体验教育,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突出环境育人,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我们把创建文明校园作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测评得分位于全国前列。创建过程中我们注重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使创建活动更加体现学校特点、突出学生主体、符合教育规律、厚植道德根基。目前已形成文明城市和文明校园创建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通过文明校园创建,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校园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学生参与的活动更加多样,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十四、主动对接,积极引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我们正在推进北京实验二小与山海关合作办优质小学的项目、北京金融街教育集团与市二中合作办国际高中的项目、北京体育大学与海港区合作办特色高中的项目、北京赛伯乐科技公司与市卫校合作办北戴河健康职业学院的项目。我们已先后和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西城区、天津市交通职业学院等签署了合作协议,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京津优质教育资源落户秦皇岛,港城人民也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服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然我们做了一些民生实事,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迫切期盼相比,与先进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相比,我市教育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办好更多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指数。
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问题一:请问于局长,请您介绍一下,教育局组织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它的意义和成效怎样?
秦皇岛市教育局副局长于慷:家庭自古以来就是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和力量,教育同样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市教育局立足“面向全体、勠力同心、家校衔接、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在暑假期间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全市各中小学校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全部行动起来,走千家,访万户,同家长促膝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表现,帮助家长分析子女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征求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市广大教师克服暑期高温、学生家远等困难,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拉近了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情感距离,加强了彼此的理解与沟通,有效推进了家校互动、共同育人,赢得了家长对教师、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提高了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对教师师德的认可度。同时,引领了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本次活动,班主任参访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