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大家好,我是锋哥说社会。今天为大家分享一则关于薄壳米的创业故事。
薄壳原名叫寻氏肌蛤,生活于盐度较高的外湾或岛屿的滩涂中,群聚生活,每年8-9月产卵繁殖。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沿海人野生食用贝类之一。分布于太平洋东西两岸。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沿海的滩涂上。脱丝后的薄壳米是夏季大众餐桌上不可多得的食材。
1.
1999年的一个中午,林群状和在市场帮人杀鸡的弟弟林群雄闲谈中得知,那些在市场上卖薄壳的人,为了给顾客褪去薄壳的丝,忙到中午都没时间休息。这让阿状看到了商机,他们家就有这种给薄壳脱丝的手艺,于是,阿状辞掉了毛衣厂的工作,回家专业为卖薄壳的人脱丝,用这种专业的脱丝方式速度能快到5.6倍。
第二年,阿状一天能够帮别人加工5.6千斤薄壳,每斤收取5毛钱工钱,阿状挣到了第一桶金。随着找他加工的人越来越多,阿状改变了做法。他到码头上大量采购薄壳,脱完丝后,再批发给在农贸市场的薄壳经销商。
这位女子叫林格慧,当时他们阿状一样,也是在码头上收薄壳,她注意到阿状虽然比较瘦小,但是精力十足,干活很卖力气。阿状能第一个想到帮别人脱薄壳丝,说明他聪明能干。她就喜欢这样的男人。
阿状在收薄壳2.
阿状29岁那年,这段因薄壳而起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婚后没多久,阿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学会了自己的手艺,竞争明显比以前大很多了。阿状决定开创新路子!该怎么闯呢?
阿状发现很多本地人,酷爱薄壳,有人可以一天三顿可以薄壳就白粥都没问题,唯一让他们觉得不爽的是,就是吃薄壳太费劲了。阿状决定对薄壳做进一步的加工,他把薄壳的肉取出来卖,用这口大锅很容易就把薄壳的肉和壳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肉,就叫做薄壳米。薄壳米既可以马上食用,也可以包装销售,非常便利。很快成了一道当地可以送礼的美食,一下子让阿状的薄壳销量大增。不久阿状发现,取肉之后的壳,扔掉了太可惜。他在这些下脚料的一个发现,让阿状一年,足足多增加收入700万元。利用这些下脚料,阿状一年养了7万只鸡,给他省下不少饲料钱,阿状说,吃薄壳长大的鸡产的蛋品质很好。
阿状的养鸡厂3.
2009年阿状的另一个创新,让他一年销售额接近2千万元。他开着一家以薄壳为主题的餐厅,在当地很受欢迎。但是,他觉得薄壳的销售不应该局限在当地,他要让外地人也认识薄壳。阿状想到了举办薄壳美食节,消息一传出,大家都觉得阿状是痴人说梦。既然已经把话说出去了,阿状发动全家人一起出主意,研究了整整一个星期,先后开发了10来道跟薄壳有关的菜。阿状找到旅行社,把外地的游客请过来,参加美食节。在美食节那天,阿状用薄壳做出的几十道菜,让游客赞不绝口。
薄壳米做的特色菜4.
从2009年到现在,阿状已经连续举办了9届美食节。慢慢的薄壳成为了汕头的一张美食名片。很多外地人来了,都要慕名尝一尝。在美食节的影响下,阿状的各种薄壳产品销量大增,一年能卖出2000千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博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从事薄壳产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小小的薄壳米,阿状用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阿状的招牌菜小小的薄壳米成就了阿状的薄壳大王的称号,主要也是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当年的精力和超越普通人的视角,任何人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背后都是有不为人知的艰辛。
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大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