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古道:一日看尽江南好
古道是一首质朴的诗,曲折蜿蜒,幽长无尽。古道弯弯,弯出一路好风景,风中仿佛还漂浮着消逝已久的马铃声。
古时的马剑,四方皆岭,“两村隔一山,南北各成聚”。异地贩货、亲友交往,近则翻山越岭,远则绕道而行,古道就是一条引线,连起家家户户,串起村村落落。
踩着传说中秦始皇南巡时走过的古驿道,穿村而过,两边的老屋石砖砌墙,黄泥糊墙,上面的印迹或黑或灰,纷乱斑驳。南瓜藤和芭蕉叶从院里探出脑袋越过墙头,微风中摇摆着欢迎路过的行人。顺眼一瞥,透过蛀洞点点的木门,院子里,一摞摞干柴火倚墙而靠,一株株鸡冠花在石板夹缝中盛开,红绿的搭配显得生机勃勃。
走出村子,古道穿行在了稻田间。入目满是绿,道路沿边稻子绿,两旁山峦草木绿,一阵风吹来,满鼻都是草土香。满屏的绿色画幅中,有溪水、石桥、古亭、野花、红蜻蜓等点缀,富有生气的同时又不缺趣味。桥下,溪边,孩子们踩在圆石上,弯腰掬起一捧水,泼出,你来我往,这才是记忆中的童年。踏上媲美桥,踩在青石板上,仿佛穿过时光,听到哒哒的马蹄声,看到从台门前快步走过的“挑脚佬”和古亭中小憩的商贩……
古道平坦过后便要上山,金沙村村后金沙岭上,一条保存完好的“弹石路”爬坡而卧。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落在石块上,一个个斑驳的光斑让林荫古道幽深中透着敞亮。翻过岭顶的凉亭,下山脚便到了富阳境内。
岁月走过了千百年的历程,古道依然是古道,可是走在上面的不再是成群结队的挑担人,而多是前来旅游观光的都市人。
“我年轻的时候,大家还会背着竹篓沿着古道去采茶叶,扛着锄头沿路去田里种地。三四十年过去了,它渐渐变成了一条游步道,来走的很多是游客,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家住金沙岭附近的徐宝贤老师傅说。
2014年,诸暨市启动古道开发项目,摸排出许多“沉睡”的古道。这条全长7公里左右的马剑古时商贸要道,也毫不意外地得到了保护与修建。去年6月,集镇至栗金村段的修复工程完成。
年代久远的古桥和老路路基得到修缮,并在戴氏宗祠的修复中以场景还原、图文描述等手段,配合建筑整体修缮来系统介绍马剑镇文化和戴氏历史名人,将它开发成了沿路的一个新型旅游景点。去年年底,古道第二段中的凉亭、“弹石路”、古居等的修缮和修复工作也全部完成。
据悉,总投资合计达180多万元。修复后的古驿道全部以古风貌呈现,没有水泥路,溪边则以鹅卵石铺路。壶源江边,古道附近,休闲便道已成为周边村民在夜间悠游的好去处。
这在哪里
该镇不隶属古绍兴范畴,解放后才从邻市割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