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今天,许许多多的事情人们可以不用动手就完成它们。洗衣机在每个人眼中都十分常见,但是在许多大学的校园宿舍中,洗衣机却成为了很多在校大学生洗衣服时的渴望。针对于此,王子林发现了一丝商机。
10年前,王子林第一次创业。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他却在寻找新的商业机会。他首先将目光聚焦于高校市场。原来,他曾在首都师范大学执教三年,且一直居住于校内家属区,了解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回首此前的创业经历,他想到了洗衣服务。
时隔多年,他了解到不少高校虽在宿舍楼内配备了公用简易洗衣机,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一来,大多数学生习惯周末洗衣服,排队等待现象频繁;二来,清洗效果及晾晒问题依然困扰着他们。
一个月时间,团队走访了北京十余所高校的近3000名大学生。结论与他此前的观察并无二致,部分学生为此将衣物送至校外干洗店,但价格相对较高。
由此,项目雏形逐渐清晰:自建洗衣工厂,为95后大学生提供低价、高效的洗衣服务。不过,这意味着前期投入较大。但他认为此种模式除可掌握定价权外,还可通过工业化洗衣、兼职众包物流等降低成本。
2015年暑假,王子林着手筹备锦衣卫项目。试点高校为距离较近的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
团队除在两所学校的食堂和超市设3~5平米的取送网点外,还在附近自建了150平米的洗衣工厂,配备干洗、水洗、烘干、消毒等设备,并根据不同衣物的属性配备中性洗涤剂,减少对衣物的损伤,由有着十余年洗涤经验的技师负责清洗、消毒和熨烫等。
2016年新学期伊始,项目进入正式运营阶段。为吸引学生下单,团队在推广初期将包月价格优惠为59元/月。此外,团队还在高校中招募“小帮管家”,负责取送网点的衣物接收和分发,所有工作通过独立的端口完成,每单提佣15%。“正式上岗前,他们需经过15天的培训,包含操作步骤、服务意识等。”
6月,项目覆盖至中国人民大学等28所驻京高校,日洗涤量约4000件,顺利完成300万元融资。
截至目前,锦衣卫已覆盖北京、郑州和沈阳的50余所高校,日均洗涤量约1.2万件,年流水300万元,毛利约60%。
未来,团队计划进行新一轮融资,以扩大覆盖范围。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