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风险投资家,雷军为什么不用自己的钱去投资小米?

我想小米的上市的消息是5月份最大的新闻话题之一。 人们都在讨论小米的估值到底是600亿美元还是1000亿美元。但不管如何小米上市,小米的股东都会赚的盆满钵满。
前不久,小米公布了自己的股权结构。其中雷军同学是最大的股东,占股31.4%。而排名第二的是一家风险投资机构——晨兴资本,持股比例达到17.19%。有人算了一笔账,晨兴资本在这笔投资中赚了5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所以晨兴资本是除了雷军以外的第二大赢家。
小米是在2010年完成了a轮融资。 当时晨兴资本 启明资本和idg一起投了4100万美金,小米当时估值是2.5亿美金。
据说当年为了说服晨兴投资小米,雷军给晨兴的老总打电话说了4个小时。一再强调“小米将复制苹果式成功”。不过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几乎在同时。作为投资人的雷军还在募集一个叫“顺为资本”的风险投资基金。它最终的规模是17.5亿美元。
在创建小米的前十年时间里,雷军是一个活跃的风险投资人。他先后投资了卓越网,uc,多玩游戏和拉卡拉等二十多家科技公司。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小米创立之初的2010年。雷军不拿自己的钱来投资小米。反而要大费周章的去说服投资人来投钱。
雷军当时自己有钱——至少顺为资本当时是有钱的。也就是说,雷军当时同时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到处为小米去募集资金。另外他还有一家资本总额超百亿的风险投资,把钱去投给了其他科技公司。
这样的做法,在普通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你雷军如果看到自己的创业项目,为什么不把自己的钱投进去呢?这些钱当时投在小米身上,说不定比现在投资的这些项目的收益还要好。
无独有偶,美国的创业明星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是如此做法。一方面马斯克作为投资人先后投资了七个创业项目。另一方面,特斯拉汽车自己也在融资。为什么马斯克不用自己的钱投资在特斯拉上呢?
实际上这个是目前在科技圈中的一个新型的生存模式——叫企投家。他们一方面专注于自己的创业和公司运营。另一方面,通过投资的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获取投资收益。
其实在当今的中国也有不少的企业。也是一边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一边积极投资布局产业。比如腾讯,阿里,百度等等。
前不久就有叫一篇叫《腾讯没有梦想》文章在网上流出甚广。作者这文中质问:今天的腾讯到底还有没有梦想,他认为在过去的几年里腾讯投资了好几百家公司。腾讯是不是已经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梦想而转而成为一家投资型企业呢?
其实我个人觉得,腾讯投资的这些公司的用意就是在为自己的流量做分发和变现。正因为腾讯的流量在下游成功的体现了流量的价值。马化腾在会更去专心做好上游的核心产品。
我们在来看现在的小米,小米核心的手机业务通过这几年的发展。虽然发展过程中一度经历曲折。但现在依然是智能手机品牌中成长最快的一个品牌。同时小米还有左右两个关联型结构,左边叫顺为资本有上百亿的资本规模,投资了几百家创业公司。右边叫小米生态链,通过入股和孵化的方式形成了一百多家小米系的实体性企业。
这种实体+风险投资的模式,极大的丰富了小米的产业模式。这也造成了小米的估值非常的模糊。
在一些人看来,小米只是一家做的硬件企业不值这么多钱。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小米的潜力非常大。因为它兼具硬件企业,生态链企业和投资型企业三种模式,且三种模式可以互相补充。这样的企业模式放眼全球也是不多见的。
有一句话说:企业家的格局决定了公司的未来。 作为风险投资家出身的雷军,在一开始就给小米开创了一个相当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