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95后在校大学生
1部获得超200万阅读量
被网友称为“央视大片”的短视频
一个孕育了2位共和国主席、223位将军和14万烈士的革命老区
大学生、短视频、革命老区
一次全新的社会实践,将三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革命题材引爆200万阅读量
黄麻起义90周年之际,武汉工程大学一群95后大学生发布的公益短视频《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公益宣传》。这部片长4分16秒的短视频,主要内容是以黄麻起义为开场,介绍了红安革命以及红安当地的自然风光。
视频一经发出,就获得了共青团中央,湖北日报、团省委、楚天都市报、武汉工程大学校团委等机构和媒体纷纷转发点赞,短短几天时间播放量超过200万。
这部短视频为何如此受欢迎?从网友的留言评论中可见一斑。“片子的导演和执行虽然是一群年轻的在校大学生,但片子的叙述很流畅,技术也很成熟。”有网友评论说。
“一部革命题材的视频,拍出了大片的观感,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眼中对革命先烈的崇敬,航拍镜头很有冲击力,为你们点赞。”网友“桑楠”这样评论。
网友点赞不无道理,据了解,这部短视频从剧本策划、拍摄到后期制作打磨,前后共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精心的制作,呈现的是每一帧叙述逻辑缜密、情感表达细腻、转场过渡流畅的画面。
点开视频:开场中,一位白发老人俯下身去,用手沉重而悲痛地抚着刻有烈士名字的石碑,特写镜头中,老人的手不舍而凝重地抚摸着每一个烈士的名字。
微微颤抖,画面随之缓慢移动。镜头转场,老人从悲痛中抬起头来,目光炯炯有神,坚定毅然朝着远方望去……一组追忆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的画面,自然而庄重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3天时间拍出“央视大片”
然而这样一组充满仪式感、情感表达细腻的镜头,其实并不是团队最初创作的剧本画面,而是到了红安之后,他们决定改变剧本,临场触发灵感而来。“画面中的老人也是当时路过的一位路人,并没有特别安排。”团队统筹人胡桢说。
胡桢表示,当他们来到红安,了解到黄麻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特别是看到刻有14万红安革命烈士名字的石墙时,他们肃然起敬,团队一致决定:改变拍摄脚本。
“用老人的镜头开场,才足够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才足够表达我们缅怀先烈的沉重和庄严。”负责创意的张豪说。
整个视频时长只有4分多钟,这就要求情感表达更准确,拍摄的画面更精致。与此同时,留给他们的拍摄时间并不多,除去前期策划和后期剪辑制作,他们在红安拍摄的时间只有短短的3天。
需要拍摄的场景分别位于红安县的多个不同乡镇,之间来回的路程最短的也有十来公里路,如何将这些场景在三天时间内拍完?
再加上,拍摄时间已是深秋,野外景色已经荒芜,难以展现红安自然美景。更让团队没有预想到的是,由于存在方言沟通的问题,原计划取当地人生活的画面素材也没能实现。
这就要求团队要对剧本进行调整。这让原本紧促的拍摄时间又增加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太可能完成的,可这帮孩子还是很顺利的拍完了,而且拍摄的素材就有10多个g。”团队指导老师、武汉工程大学校团委创业导师秋叶说。在他看来,这与他们团队协助配合到位、执行力强不无关系。
“拍摄第一天下午,我们用无人机对红安影视城大门进行定点环绕航拍,大门两边都有树,一不小心唯一的一架无人机撞在树上损坏了。”团队负责无人机的陈忠坤说。“我们立即向武汉同学‘求救’,他连夜带着自己的无人机‘支援’,有惊无险!”
视频后期制作中,配音也为片子的质量加了分。“原本配音由学校广播台的同学担任,但呈现出的效果一直不理想,于是我们花‘重金’聘请专业配音员。”
用创业思维做社会公益
草木青翠,峰峦重叠,
云蒙树梢,雾流涧谷。
视频中,无人机航拍的镜头里,红安自然美景令人如痴如醉。
除了关注革命教育题材,红安淳朴的民风和秀美的自然环境也成了这群大学生拍摄取材来源。短短4分钟的视频,近一半片长用来展示秀丽自然风光,与其说是革命宣传片,更像是一部红安旅游资源的宣传片。
这是因为,随着红安拍摄深入,他们思考的也越来越多。
“红安,在中国革命史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敬仰和追思。但红安如今还是全国重点贫困县,发展上遇到困难,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短视频的宣传,把红安秀丽的自然风景也展现给大众。”张豪如是说。
除了自然风光的拍摄,他们特别等到周一,去到红安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进行取景,拍摄学校周一庄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画面,是要表达革命老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更要重视教育。”张豪说。
“这是一次新的尝试。” 秋叶说,在看他来这一次短视频拍摄和制作,是对学生专业水准的一次检验,更是一次新的社会公益实践的“试水”。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传统的做法多是调研,了解到实践课题是什么,大部分就到这一层就完了,没有后续的跟进和给实践对象带来改变的实实在在的东西。”秋叶说。
在他看来,年轻人进行公益活动,不仅是要了解社会,更要与社会互动,用创业思维做社会公益活动。“与别的革命宣传片不同,在这部短视频中,大众会看到红安还有这样美丽的自然风景,随着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对红安的旅游资源是一次很好的宣传。”
“我们就是想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把革命老区的旅游资源推出去,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一些贡献。”这是采访中团队成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为了达到这一诉求,他们发挥了大学生在新媒体运营上的优势,在视频传播上大展拳脚。首先是将视频重点放在大学生玩得较多的qq上,并在其他新媒体平台进行精准推广。
短短几天的时间
200多万的播放量
通过这一部短视频
这一群大学生让更多的人
了解红安,知道红安,记住红安
撰文 | 刘靖宇、王友和
视频拍摄、剪辑 | 石吉源
校审 | 玄武
排版 | 何涛
责编 | 王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