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台前地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变革,最突出的就是频繁的区划:
1949年,寿张县归属平原省聊城地区;
1952年,平原省撤销,寿张县重回山东省;
1958年至1962年,阳谷县撤销,与东阿县西部并入寿张县;
1964年,寿张县撤销,南部并入范县,划归河南省安阳地区;
1974年,设立台前工委、台前办事处,与范县分治;
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台前县;
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台前县划归濮阳市管辖。
撤销寿张,千年古县成历史
1958年7月刘少奇视察寿张县
台前县原属山东省寿张县。
寿张县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良邑,战国时为刚寿,西汉时置寿良县,东汉初改为寿张县沿用至撤销,历代为山东省所属。抗日战争爆发前,寿张县辖黄河以北今台前县大部和阳谷县南部,黄河以南4个区(含今梁山县)。新中国建立前,寿张县属冀鲁豫行署第九专员公署。1949年9月,行署撤销,设立平原省,寿张县归属平原省聊城专员公署。1952年平原省撤销,聊城专署划归山东省。
新中国建立后,寿张县设城关、侯庙、金斗营、马楼、打渔陈、夹河、张秋、十五里园8个区,此后,虽然县内区划较多变动,但基本保持这一状况,变化不大。
寿张县历史上名气大,辖域广,文化积淀十分丰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寿张县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典型,这也是寿张县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期。其中的标志有:
——引起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关注。1951年和1958年,毛主席两次问及寿张县。1958年8月,毛主席接见全国劳模刘秀印。寿张县委书记刘传友受到毛主席点名表扬。1958年7月18日,刘少奇视察寿张县。
——扩大寿张县建制。1958年12月,撤销阳谷县建制,其辖区及东阿县刘集、徐屯2公社并入寿张县,寿张县域面积由725平方公里扩大到17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74万人。1961年7月恢复原建制。
——先进典型众多。农业生产大放卫星,引起全国轰动;台前农业社是全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石门宋农业社是全国闻名的养猪红旗,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批示。
——各种现场会相继召开。全国政协工作现场会、华北5省防虫现场会、山东省委地委县委书记现场会、山东省委宣教工作现场会、山东省国防体育现场会、山东军区民兵现场会、华东协作区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各种现场会纷纷在寿张县召开,各级领导人及国际友人、各界人士纷纷到寿张县视察、参观、学习。
然而,1964年,寿张这个千年古县终结了她的历史。
金堤河成了寿张县被撤销的关键。
主持协调这一工作的,是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
金堤河是黄河的支流,也是排涝河,发源于河南省新乡县,经原阳、封丘、延津、汲县、浚县、滑县、濮阳和山东省范县、寿张等县,在寿张县东北端张庄入黄河,干流长159公里,流域面积4869平方公里。1951年10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将范县、寿张县等地临黄堤与北金堤之间(金堤河下游流域)全部划为滞洪区。
每年汛期,金堤河上游河南省的涝水大量下泄,下游山东省范县、寿张两县不愿意无代价的接收上游客水,承受水灾。范县在边界筑坝拦阻,这样便形成跨省区的水事纠纷,而且成为老大难。建国前长期未能解决。
在1952年以前,金堤河流域均由平原省管辖,水事纠纷并不突出。1952年撤销了平原省后,金堤河分属河南、山东两省,形成跨省工程,该流域失去了统一的管理,矛盾才日渐突出。
1958年,范县在金堤河干流范县境内建4座平原水库(葛楼、十字坡、姬楼、古城),上起范县高堤口,下至古城,全长31.86公里,以北金堤为北围堤,总蓄水库容1亿立方米;寿张县修建了明堤、台前、张秋3座水库和台前水电站,总蓄水库容2500万立方米。1961年7月,河南省委据国家黄河防汛总指挥部的通知,决定为防止金堤河水溢、滞洪不畅和堤、坝阻水下泄及北金堤安全、土地盐碱化,废除平原水库及沿河围堤坝,暂停引黄灌溉。
1962年3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冀、鲁、豫三省水利纠纷问题,在范县召开专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总理谭震林,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副省长王维群、水利厅长刘一凡,山东省委副书记周兴、副省长陈雷、水利厅长姜国栋,河北省长刘子厚,安阳和聊城两个专区负责人吕克明、段俊卿、夏子凡等。会议决定:(一)废除金堤河水库;(二)停止引黄,拆除阻水工程,恢复水的自然流向;(三)采取措施为金堤河找排水出路。
1963年8月,豫鲁地区经历了20世纪最强暴雨。下游寿张县几天内累计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上,平地积水成灾。金堤河南小堤漫溢,无法防守。上游客水形成洪峰,接连摧毁范县三道拦水坝,全部泄入寿张县河段。寿张县金堤以南一片汪洋,台前至孙口村一带水深达1.5米以上,墙屋倒塌无计其数,人民财产受到巨大损失。解放军派出舟桥部队,动用大批橡皮船紧急抢救群众。与此同时,黄河水位升高,金堤河水难以流入黄河,寿张县金堤河以南形成湖区。待黄河水位降低后,寿张县用数吨炸药将张庄临黄大堤爆破,方使金堤河水下泄入黄。这次大灾,进一步升级了鲁豫边界的水利矛盾,金堤河水事纠纷更加恶化。范县决心重修拦水坝,对原坝加高,以防后患。此举给上游的河南省流域增加后顾之忧。
1963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到聊城、濮阳一带视察引黄灌溉和金堤河排水工程,到张庄金堤河入黄处查看水清。12月17日,水电部向国务院提交《关于金堤河问题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为解决北金堤滞洪区的滞洪、泄洪、排水等问题,将山东省范县、寿张县部分区域调整归河南省。
1963年12月26日,国务院以(国水电字[1963]871号)文《批转水利电力部关于金堤河问题的请示报告》,同意水电部关于金堤河问题的报告,“为了更好地解决金堤河问题,将现属山东省范县、寿张县金堤以南和范县县城附近的土地划归河南是合理的。”
1964年2月4日,山东省人委以([1964]29号)文,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同意将范县、寿张两县金堤河地区划归河南领导的报告》。2月29日,国务院(特急[1964]86号)文对山东、河南两省人委和水电部、内务部作出《对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关于金堤河地区划界问题报告的批复》。
这些文件的核心,是以解决金堤河水出路为由,撤销山东省寿张县建制,将该县金堤以北3个半区(张秋、十五里园、李台和城关区金堤北部分)划归阳谷县;金堤以南4个半区(侯庙、马楼、打渔陈、夹河和城关区金堤南部分)并入范县,同时将范县划归河南省安阳地区所辖。
第二届寿张县委部分成员
1964年4月1日至4日,交接工作在范县驻地进行,至3日,交接完成。山东省副省长陈雷、河南省副省长王维群,聊城地委副书记王翰卿、安阳地委副书记焦祖涵,黄委会副主任韩培诚,两省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交接活动。山东、河南两省人委根据国务院关于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为便于治理黄河及金堤河滞洪区,将山东省寿张县撤销。原寿张县所辖金堤以南地区并入范县;范县金堤以南地区和金堤以北范县城附近的金村、张扶村划归河南省,由安阳专区接管。原范县金堤以北的观城、王庄、古云、古城等5个区划归山东省莘县。4月4日,山东省人委、河南省人委共同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将范县、寿张两县金堤以南地区划归河南省的交接工作报告》。
9月9日,国务院(国内字[1964]421号)《关于山东、河南两省金堤地区调整省界问题的批复》下发。10月8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下发(豫民字[1964]872号)《关于山东、河南两省金堤河地区调整省界的通知》;10月16日,安阳专署转发河南省人委(豫农第872号)《关于山东、河南两省金堤地区调整省界的通知》。
经过区划调整,金堤河水只经河南省辖县流入黄河,豫、鲁两省关于金堤河的水事纠纷大部分得到解决。
范县驻寿张工委干部合影
并入范县,十年苦辣与酸甜
遵照国务院指示,1964年4月1日,山东、河南两省在范县召开交接会议。两省交换所涉及的区、公社干部随地不动。寿张县县直机关3000余名干部职工,除县长施财、县委副书记穆玉朋、副县长孙镜清及40余名行政干部调往范县外,其余干部职工分配聊城地区及所属各县。其中调入阳谷县的领导干部有:吴文吉(县委副书记)、王子玉(县委常委)、王心诚(县委常委)、刘登久(副县长)、葛舒斋(副县长)等;调往莘县的有:张平斋(副县长),其他干部69人;调往临清县的有:刘子忱(书记)、司振东(县长)等。
与此同时,范县金堤以北除金村、张扶两个村以外,观城、王庄、范镇、古城、古云5个区划入莘县。
从此,由原范县金堤以南的6个区(濮城、颜村铺、杨集、龙王庄、张庄、白衣阁)和原寿张县金堤以南的5个区(侯庙、打渔陈、马楼、夹河、台前)组成的新范县诞生(很多老人把新范县称为“新县”),全县共辖65个人民公社,823个大队,1017个自然村。由原属山东省聊城地区改属河南省安阳地区。
1968年,范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原来的11个区撤销,改为11个人民公社,公社下设基点片;1973年,夹河、马楼、张庄、濮城4个公社划为夹河、吴坝、马楼、清水河、张庄、高码头、濮城、辛庄8个公社,其余7个公社不变。全县共辖15个公社。
尽管区改为公社,数量也发生了变化,可是,群众还习惯成原范县部分为“西六区”,称原寿张县部分为“东五区”。
新范县地形东西狭长,从西部辛庄木靳村到最东边吴坝张庄,长82.4公里。范县县城则座落在西部,距最东部60多公里。
新范县成立之初,管理不便就引起了上级重视。
为了便于工作,1964年4月,刚刚完成区划调整,范县县委就在寿张设立中共范县县委驻寿张工作委员会,范县人民委员会设立驻寿张办事处(1964年9月,得到河南省委批准),具体领导范县东部五个区的工作。工委书记由范县副县长孙镜清兼任,副书记韩考进、赵宪武;办事处主任赵宪武(兼),副主任荣柯英;办公室主任李先福,副主任何东举。范县公安局、邮电局、人行、商业局、粮食局、供销社等机构也在寿张设立分局或办事处。1968年3月,范县革委会成立,范县县委驻寿张工委和范县人委驻寿张办事处撤销,东五区直属范县县委和范县人委领导。
范县驻寿张工委办公地点设在原寿张县公安局。撤销寿张县时,寿张县公安局、法院、监狱等机关没有划给山东省,留以备用。后来,台前工委成立时,办公地点也借住在这里。多年以后,台前县公安局、法院等单位才迁往台前县城。
范县驻寿张工委辖5个区:台前区(书记王金镇、区长张洪绪)侯庙区(书记田文忠、区长周颜博)马楼区(书记杨德智、区长崔绍堂)打渔陈区(书记张敬斋、区长刘相月)夹河区(书记白昭武、颜承温)。
“东五区”事实上成为相对独立的区域。不管是经济社会管理,还是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农业产值、工业产值、粮食产量等数据核算,工委单独统计,之后报范县汇总。这也为几年后与范县分治打下了一个基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范县出现了众多的造反组织,后来逐渐形成几个大的派别,如:“红联”(范县红色革命造反派大联合)“三司”(河南二七公社第三司令部)“东方红”(东方红造反司令部)“八一八”(支持东方红的学生组织)等,分别代表观朝派、濮城派、寿张派等。“西六区”与“东五区”的矛盾开始凸显。1968年3月,范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立,取代县委;范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县人民委员会。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原寿张县干部,如穆玉朋(县委副书记)孙镜清(县委副书记)施财(县长)等被打倒。
派性之争直接影响了工作开展。如:1970年,河南要抓些大型引黄灌溉工程项目。当时范县西部彭楼灌区已初具规模,桑庄引黄稻改工程也初见成效,所以西部引黄工程只是逐步完善和配套问题。而东部(东五区)引黄工程滞后,满庄、王集、影唐引黄设施陈旧,需改建或重建,灌溉系统尚未全面规划,缺乏统一治理。在对待这一重大项目上,领导层意见不一致,有的强调应重点配套完善彭楼灌区。穆玉朋、孙镜清、何东举等几位领导极力争辩:西部已初具规模,东部尚未启动,所以这一工程必须放在东部。几经努力,在省、地的支持下,最后才确定启动东部引黄灌溉工程。
区划调整后,还出现了新问题。
经过区划调整,金堤河水只经河南省辖县畅行无阻地流入黄河,两省的水事纠纷大部分得到解决,从此上游地区解脱了长期涝灾之苦。但区划不够完善,出现一些新问题:一是给治理金堤河留下后遗症。区划以金堤为界限,一刀切,金堤以北村庄归山东省,金堤以南村庄归河南省。范县和台前县明正言顺地成了“金堤河泄洪通道”。而金堤河流域土地状况非常复杂,金堤以北村庄的土地绝大部分在金堤河流域,与金堤以南村庄的土地交插在一起,仅台前河段内有5.12万亩。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