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几百万粉丝?传统行业到底该怎么做新媒体?

昨天下午,一碗梁粉冒充砖家和叫兽,受邀参加了某大型传统教育出版机构的新媒体项目评审。 在跟这家具有几十年历史,坐拥好几百万公众号粉丝的机构聊过以后,一碗梁粉实在忍不住,有几点感想分享给大家。
传统行业做新媒体没有优势吗?
接触的绝大多数在传统行业的朋友,都在说,自己所处的行业属于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行业,对于一帮90后才能折腾的互联网新媒体,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咱们先说行业,餐饮行业算是传统行业吗? 新媒体大号数不胜数。
从《餐饮老板内参》到《企鹅吃喝指南》,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大号。
再来看张天一的伏牛堂,人家的社群营销做得不是杠杠滴?
再来说,只有90后才能折腾这码子事。
咪蒙是90后吗? 罗振宇也折腾着进《奇葩说》露脸呢。。。
从与一碗梁粉昨天对接的负责人来看,也不是90后,但是对新媒体的事情如数家珍,思想新锐。
相反,我倒觉得很多传统行业具有很强的壁垒来做新媒体:
传统行业多年的经营,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基础传统行业积累了很强的品牌效应,及信用背书传统行业有很强的内容渠道,比方说昨天接触的这家机构。
你怎么看?文章尾部留言给我。
现在有哪些问题呢?
既然接受了组织方的邀请,一碗梁粉总不能忽悠,从头到尾把这个机构的10几个号全部看了一遍,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内容互动极少: 发出的文章,评论和点赞数非常非常少,完全不成比例。甚至一碗梁粉觉得不错的文章,留言也非常少,问了下具体原因。原来是因为后台留言很多不太符合,不敢放出来。那么好了,看看这个吧:
新华社的稿子,这样的留言也能放出来,那么你能吗?
恩,我懂的,没有接到上级通知。
内容完全没有规划: 是干货,还是资讯,还是情感宣泄? 没有章法,自然也很容易混乱。
没有人设:
这个公众号应该是个什么形象?
是个戴着黑框眼镜,背着手,在讲台踱步,循循善诱的老师?
还是爱吹牛,却又无比慈爱的超级老爸?
又还是你的那个学霸同桌,无比逗逼,考试永远前三?
是新媒体?还是线上纸媒?
无可厚非,把线下的内容搬到线上,这无疑是最为快捷的方式。
但是,谁也不会喜欢,花30多分钟,看17000字的学术论文,而且是在手机屏幕上。
没有用户运营思维
接上条,坐拥几百万粉丝,还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一对多”的媒体来看。
每一个粉丝,其实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体。
把他们拉入社群,了解他们更多的需求,你会发现,运营好了,真是坐在一座大大的金山上,满满的商机。
咋解决?
恩,找一碗梁粉这样的砖家和叫兽帮你出出主意。
(硬广来的猝不及防是不是,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当然,跟大伙也聊了下:
划出底线和原则:
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基础上,划出不能碰触的底线和原则,除此之外,鼓励创新和试错。
建立企业内部的小团队试错和迭代:
如果已有的团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变动,那么在内部建立小的团队,去做大胆的尝试,恐怕是最为妥当的选择了。
新媒体团队不用大,一两个人足矣。
激励内部的机制
这个说起来好复杂,你们先打赏我的文章激励激励我吧 :-)
今天,就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