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张志和隐居之地


湖州高铁开通了,高铁湖州站的宏伟建筑在西塞山前屹立,给我们湖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曲《渔歌子》更增添了新车站的美丽景色。但近年来为了所谓的追寻历史,那些急功好利的地方官无视历史,把自个的“封地”与历史古跡拉在一起,以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湖北之黄石,就生生地把张志和的吟咏西塞山的《渔歌子》拉到黄石。辛文先生的文章《探寻张志和隐居之地》将张志和所隐居之地以详实的证据为我们解开了这一历史迷团。
探寻张志和隐居之地 辛文
安史之乱时,张志和泛宅来湖州投奔刺史颜真卿,并由乌程县令李清安置在西塞山的史实,由他的一首《漁歌子》及颜真卿的《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记》,已经千古定论。至于南宋陆游、吴曾之流,烂指湖北西塞山为张志和隐居吟词之地,造成今日湖北黃石市,浅薄地重拾历史牙慧以假乱真现象重演,素为中华历代文化主流嗤之槽粕,如今更不应成为湖州某些人提出的“热题” 大费周章。
但是张志和隐居湖州西塞山何处,几年来西塞山下十多个村都在盲目争说,倒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唐、宋、元屡有名士泛指,明、清有名臣文人的寻隐诗词。清《同治湖州府志》也有不负责任的严尚书坟、汎阳湖、桃花坞的泛泛指说。研究这些材料求证张志和确切隐居处,澄清1300多年张志和在湖州隐居,并写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魚肥。青箬笠、绿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张湖州市最大文化名片,于内于外意义重大。做点实际考证工作,让事实来胜于雄辯,也有利于巩固湖州文化大市的历史家珍。希望市领导关注并亲躬这个搶救文化古迹的大事。同时也希望吸取论证杼山的教训,整饬湖州的学术风气,防止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流干扰这项工作。(一)
江南各地古时侯,行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4700年前钱山漾就有木制船、桨出土。更说明湖州用船的悠久历史。南宋婉约派词宗姜夔引《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 唯吴兴为然。春遊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吴兴备志》也记录了(水嬉)湖州最盛,主要讲了寒食、清明的传统是继承越王勾践,断发文身,臥薪尝胆之俗和习水而好战古风。端午水戏则紀念屈原投汨罗江。自中唐张志和溺水后,当时中国的文人集团在湖州,添加了纪念张志和的内容,将湖州水戏称“张水戏” 。晚唐杜牧在湖州要求刺史崔元亮,用张水戏活动让他挑选美女,引出一段文人名士典型的风流佳话。杜牧曾作《怅诗》(叹花)自嘲:“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滿枝。”据称张水戏出自颜真卿提议,从西塞山溪风漾开始祭张志和,然后再向城中驶去併入传统水戏活动。溪风漾由罗隐《霅溪晚泊寄裴庶子》诗中“溪风如扇雨如丝,闲步闲吟柳恽诗。”取溪风两字命名。宋代苏东坡《好事近》(湖上)词有:“醉中吹墮白纶巾,溪风漾流月。”之句。更有《浣溪沙》(漁父)词:“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魚肥。自庇一身青篛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他又在《将之湖州戏赠莘老》诗中有句:“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可见张水戏在北宋还是保留完整的。开幕式以张志和词意青箬笠、绿蓑衣阵容编排的划舴艋舟节目,地点恰在溪风漾。十分充足地说明张志和隐居处在溪风漾附近。也就是现在的湖州火车站附近。
(二)
南宋毗陵太守李结,字次山。卜居湖州西塞山二十年,画一幅《西塞漁舍图》。并请好友范成大、周必大、洪内翰题跋。
此画后被张大千卖给美国博物馆,价一百五十万美金。观此画正与罗山康山之间鱼湾的一座石桥相符,此桥现名下庄桥,古名却是玄真子隐居时的大夫桥。桥在画里呈东西向,溪呈南北向与大夫桥实景相符,桥石结构经已故文物局吴马林鉴定为宋代石桥,桥面楞石板为元代车马过桥石板。查历史资料西塞山乡间宋代无石桥记载。定为大夫桥经宋元重修而保留至今。更为突出是两面青山完全与现实相符,桥前垂直的大河也保存,走遍西塞山四周没有第二处与《西塞漁舍图》相符。而画画的地点还保留在大夫桥对面的桃园河边。南宋时期世界上还没发明照相机,更不要说摇感卫星。李结的《西塞漁舍图》是历史上最珍贵的,对张志和隐居地的惟一手绘图。此发现虽经媒体报道,影响全国,但地属湖州经济技术国家级开发区,不经管文化,至今沒认真得到应有的抢救性措施保护。大夫桥可能只有一个毀灭的下场。文化古迹是不能再生的,这样级别的古迹其他市是梦寐以求也得不到的。而我们多次反映、媒体多次报道,市高层领导却无人问津。我们不忍眼看有大夫桥实景依据的,中唐张志和隐居遗迹等待復灭,希望市领导刻不容缓搶救这份珍贵的古迹。
(三)
元代韦居安,吴兴人,咸淳四年进士。咸淳八年摄教历阳。景炎元年,司纠三衢。有《梅涧诗话》传世。他有一阙名词《摸魚儿》其中有:“就中惟有魚湾好,占得西关佳致。杨柳外、羨泛宅浮家,当日元真子。溪山信美,叹陈迹犹存,前贤已往,谁会景中意。”湖州是江南水乡,又是双溪穿城的名城,由其西苕溪梁代太守柳恽,修成柳塘,环境优美。历代名人垂钓处不少,湖州出西门三里处就有宋代张先的钓魚处,再往西二十里就是唐张志和隐居的钓鱼湾,也叫霅溪湾,简称鱼湾。泛宅浮家指张志和受颜真卿赠舟,信誓旦旦愿浮家泛宅,游沂江湖之上,来往苕霅之间。词中杨柳外指柳塘的南边,因为西苕溪是东西流向,而南边正是鱼湾、大夫桥,现在罗山村以东康山以西一带。词中感叹溪山信美,当日元真子己成往事,有几人会明白景中意。这意就是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张志和隐居地在宋末元初,被名人文士改成“魚湾风月” 辟成吊古思今的去处,韦词“就中惟有鱼湾好,,占得西关佳致,”巳成为湖州西门外众人皆知的最著名的大景点。
(四)
明代有二位诗人对西塞山张志和故事分别写了两首重要的诗,借诗句可辨张志和隐居的所在。一位名张羽做过湖州安定书院山长,官太常寺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他有一首《西塞漁晚》诗:“西塞山前日欲暮,江树离离起烟雾。玄真仙驭不可扳,时听漁歌隔溪渡。湾头酒贱鳜魚肥,红尘不上绿蓑衣。投竿倚棹看新月,忧见双双白鹭飞。”这是首典型怀念张志和的诗。张志和词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点明了西塞山的东南面有白鹭飞,那不过是写词时自然的情景,但张羽的西塞山前日欲暮,是怀念玄真仙驭不可扳的吊词,这个西塞山前就指他生前的隐居地。湖州及全国大多数人,均将“前” 字泛指东南,如前门、前屋等,因此张志和隐居地应在西塞山的东南,现在罗山、康山村某地。
另一位诗人梁辰魚、昆山人,著名戏曲家。他有一首《登西塞山访张志和遗迹》诗有:“诸峰自南来,兹岭独砟諤,攀援上萝磴,翠微构兰若。清梵悬香林,法鼓时间作。零雨飘岩阿、残雪卧松阁。缅怀玄真子,雅志甘寂寞。云鸿入冥冥,孤飞避缯缴、、、、、、名境虽盘桓,犹未偕宿诺。何时返初服,于焉此栖托。”等句,其中有写西塞山山貌特征,也写仙顶寺的风光,残雪臥松阁,就是达摩阁一景,清梵悬香林就指栖贤山的十里梅花景观。既然诗名为《登西塞山访张志和遗迹》,写得尽是仙顶,仙顶寺栖贤山的景观,张志和隐居栖贤山下的罗山村,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明初工部尚书严震直慕张志和,自称西塞翁,死后葬西塞山北,世称严家坟,与栖贤山相去不远。但张羽、梁辰鱼都没提到明初严工部严家坟。显然将严家坟,樊陽湖、桃花坞说成张志和隐居地,是清同治朝以后的事了。虽载上《同治湖州府志》但在学术上是需要去伪存真的。况且同治是个荒淫短命的王朝,渺小的地方志会严格审辑?樊阳湖是汉初樊阳候樊哙带头救水灾的湖,张志和若隐居在那里,他那首词应写成:‘西塞山前白鹭飞,樊阳湖里鳜鱼肥’了,而张志和隐居湖州时,樊阳湖早就出名500年了。《湖州掌故集》的作者明末徐献忠,家住康山、罗山之间的九霞山,但他对张志和隐居西塞山,是否在严家坟等只字不提,甚至说:“西塞山久无定论” 。因此匡正史实,并不是涉及一点,不及其余。是需要旁证博引做大量考证的。综上四点已可考定:中唐张志和隐居湖州的确切地点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溪街道芦山村,下庄桥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