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厕要革命!野趣山居、诗意田园这些都是公厕的设计方案你信吗?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詹程开
在一座城市里游走,当你需要方便时,能不能快速找到公共厕所,是一件“很要紧”的事情,而如果一座公厕刚好让你感受舒适,你的幸福感也会大大提升。
杭州就正在做这件事情,为了提高杭州的城市魅力,补足全市域公共厕所规划建设不均衡等短板,为公厕设计做好规划指引,日前,杭州市规划局已启动《新时期杭州市公共厕所建设导则》的编制,今后,市域的公厕密度如何布局、厕位比例怎样分配、功能空间和配套设施怎么变得更方便,都有相关的标准和指引,而且,这次还特别针对杭州的乡村公厕,提出了不少各具特色的设计方案。
杭州公厕可以设置音乐播放器防“尴尬”
形成“城市厕所地图”更容易找厕所
根据杭州市目前的厕所布局密度,导则建议城市主干路、主要商业街平均300-500米建造一座公厕,一般道路平均800米建造一座公厕。
杭州市的公共厕所布局考虑独立式公共厕所和开放的附属式公共厕所结合,要怎么提升公共厕所布局的密度呢?导则中提出了两种方式,一个是新建独立式公共厕所,另一个就是鼓励社会单位厕所开放。
根据导则建议,杭州市公共厕所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不应小于1.5:1,人流密集地区的公共厕所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女厕位比例,在一些时段性客流特征明显、负荷大的公共厕所,还可以设置潮汐厕所。
公共厕所内,除了基本设施以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设置相应的人性化设施和附属设施。
其中,基本设施包括:皂液器、手纸盒、烘手器、一次性马桶坐垫纸盒、除臭器、挂钩等,人性化施设包括儿童设施、音乐播放器、姓李寄存设施等。
设置音乐播放器,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考虑到女性在如厕时为了不希望被别人听到声响而频繁按下冲水阀的习惯,在公共厕所内装置音乐播放器,模拟持续冲水声,不但可以从心理上对女性产生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节约水资源。
结合杭州特色与文化背景,杭州市公共厕所内除了基本的男女厕所外,将设置无障碍厕所、第三卫生间、母婴间、“公厕+”空间等,根据使用群体的不同,这些空间所设置的场景也不同。同时,通过设置清晰的指示系统,帮助人们快速方便找到公共厕所和厕位,比如,与各类电子地图结合,形成“城市厕所地图”。
43个厕所设计方案被分成四种场景模式
“杭派乡村公厕”特色鲜明
针对乡村人居环境、解决农村公共厕所设计图纸适用性不强等问题,杭州市规划局开展了历时1个月的农村“厕所革命”设计方案征集活动。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浙江省南方建筑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5家单位参与了方案设计,总共设计出43个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厕所方案。
在这43个方案中,提供了“野趣山居”、“诗意田园”、“杭韵水乡”、“乡野风雅”等四个不同场景模式下的厕所建筑设计范例,每一个方案,都体现了不同的“设计语言”,不过总体来看,这些公厕的设计都是和当地的环境因素相得益彰的。
钱报记者经过仔细比较后发现,有的方案充满着乡土韵味,就地取材,以毛竹作为建筑材料,与当地建筑风貌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地域文化;也有方案体现了优雅从容,融入了观景平台、小憩座位等功能,打造2.0公厕,让厕所不再是一个“来去匆匆”之处;还有的方案主打环保生态,布局了太阳能、雨水利用等设施,体现了资源的循环化低碳化利用。
目前,这些方案都在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进行展出,将一直展示到本周日结束,大家都可以去好好了解一下这些农村厕所设计方案,并且可以现场投票选出最能体现杭州乡土特色、最契合乡村实际功能的“杭派乡村公厕”。
方案展示完成后,市规划局将根据专家和群众意见,组织设计单位对这些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邀请乡村公厕实施主体前来参观方案,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案开展乡土公厕建设,市规划局将持续跟踪,主动服务,发挥好技术指导的职能。
我们也为大家挑选了其中的一些设计方案,不妨一起来先睹为快吧!
野趣山居
这个厕所设计以“野趣山居”为主题,取材于自然,以竹子为原材料,结合绿色建筑的特点,打造一个环保、经济、舒适、可持续的绿色农村公厕,与自然和谐共生。
设计采用屋面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由屋面雨水收集、弃流、储存、水质处理和雨水回用等部分组成,汇集的雨水经弃流系统,用管道输送到储水设施中,根据回用系统对水质的要求,对雨水进行处理后重新使用。
诗意田园
在油菜花开或者瓜果采摘季节的乡村旅游,在村里借助农家乐民宿等设施基本解决了游客的方便之需,但在田间地头却是一片空白,
这个厕所方案的设计,就是修筑在一里见方的田间地头,满足下乡采风的市民之需,同时也为田间劳作的农民增添一处落脚之地,由于场地的特殊性,建议不考虑设置无障碍厕位,厕所污水可以就地转化为有机肥料,做到技术上生态化,运营商可持续化,风格式地域化,材料上就地取材。
杭韵水乡
这个厕所的方案设计主要是在杭州传统居民片区中沿滨河空间布置一小型公共卫生间,这类场地在杭州分布较广,大量居民居住于此,同时旅游观光游客络绎不绝,具有明显的典型特征。
建筑造型以坡屋面为主,运用粉墙黛瓦、竹墙、石墙等材料塑造一个简洁的现代中式建筑,与浙派传统民居相呼应。男卫与女卫内部均做一条形绿化,利于组织通风,同时让如厕也成为一件风雅之事。
乡野风雅
农村的公交车班次往往较少,不熟悉本地公交班次的游客往往在等车问题上挺伤脑筋,这个厕所方案将卫生间和公交车站相结合,使其成为一个小型的驿站,承担更多的旅游服务功能。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一体化设计的曲木从立面顶部一直延伸到地面,上部伸展形成顶棚,下部弯曲形成座椅,栅格的形式还可以用来临时停放自行车,屋面采用太阳能板,可满足夜间照明需求,卫生间可根据市政条件采用普通卫生间或无水的生态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