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避税一招鲜,其他应付款真不干净

其他应付款科目就是一个垃圾筐,什么都要往里装。所以,它也就成了企业偷税漏税藏污纳垢的地方。我有洁癖。凡是其他应付款金额大于应付账款金额的,就条件反射一问到底。
那么问题来了:
“其他应付款”为何如此吃香、企业藏污纳垢都要用它?
除了用其他应付款隐藏收入,企业偷税的方法还有哪些?
本文以我家的包子铺为例,就如上问题做介绍。
一、生性含糊的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的问题就出在“其他”这个词上,企业不便公开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账务都归到了“其他”科目的麾下。
结果,“其他”成了垃圾筐,什么都要往里装。本是一个小科目却成了企业偷税漏税藏污纳垢的重灾区。
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其他应付款”科目呢?
这是因为“其他应付款”处于待结算过程,通常情况下不发生纳税义务,所以包子铺就在这个账户上做手脚。
其他应付款本是个“被剩下”的科目。
1、从科目定位上看
该科目只核算其他应付单位或个人的零星款项(是零星款项,不是大额),如应付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等。
2、从主次地位上看
应付账款是正宫,其他应付款是分量较轻的侧妃。
“我们的主要矛盾是xxx,其他矛盾是xxx”,类比这句话,如果说应付账款是跟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主要往来项目,其他应付款是跟其他小分量的交易相关的、次要的往来科目;
3、从金额上看
其他应付款的金额一般比应付账款小;
但是税务检查人员在税务检查时会发现很多企业的“其他应付款”科目金额较大,再查看明细的时候更是鱼龙混杂,很多不该的项目都要往里填。
上面是10年来,洋河股份应付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vs其他应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两者的走势图。
应付账款的比重低至2.02%,其他应付款的比重增至12.54%,而且在这10年中,两者最高差曾达到16%。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用往来款来偷税的话,偷税的金额都会比较大,这时我们就可以将往来款项中金额较大的科目拎出来,打破砂锅问到底,看这些往来账的明细,看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看关联单位是否真的存在。
截至此处,让我如何不怀疑它?
另外,其实很多公司随着其他应付款水涨船高的,
还有母子公司之间①其他应收款;②预收款项;③子公司数量的水涨创高。
干嘛这么多?倒账用的。
以其他应收款为例。
通过观察报表数据,2013年开始,洋河股份应收账款的金额,要小于其他应收款的金额很多倍,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二、企业偷税都用哪些招数?
为了少交税,如下三种方法常被企业用到。
举个栗子。
我家包子铺越做越大,随着利润的增加,要交的税也越来越多,心疼是真的,所以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合理调账,特别是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以此达到避税的效果。
1、虚构公司来避税
某会所对我家包子铺集团进行审计的时候,发现所属的10家包子铺中,有8家都用了同一个往来账户:其他应付款——面皮公司。
审计师一脸懵懂,对我们再三询问,方得知面皮公司其实是我们集团设立的但没有注册登记的企业,平时集团与企业间代收代销货款,都是挂在“其他xxx”这些往来账户上的,以此来隐瞒收入。
2、少计收入来避税
审计师发现我们包子铺有这样一笔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20000
贷:其他应付款 20000
这审计逻辑清晰的很。
因为企业购入原材料,只会引起应付账款的增加,怎么会增加其他应付款呢?
所以我们只好承认,这20000块钱其实是我们承接了一份加工面皮的业务,完工后剩余面粉价值20000元,就挂在了“其他应付款”账户上。
之所以没有及时做收入处理,也是为了隐藏收入。
为了保证我家包子铺的财务隐私,例子就举这两个。你若是听得不过瘾,我告诉你一个方法,如何发现我家是否隐匿收入。
一般说来,利用往来款进行偷税,其偷税金额都较大,所以可以将往来款项中所反映的金额较大的项目初步确定为查账的重点对象。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金额较大的项目是不是有下面这种情况。
第一,往来账没设明细科目;
第二,往来科目所涉及的企业,跟公司并无经济联系;
第三,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
第四,与本单位经营无关的往来款项。
这样就可以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使较隐蔽的收入浮现出来。
三、总结
你别骂我家包子铺为何这样用其他应付款倒账这样不干净,淡定点,毕竟大家都不干净。下面是20家酒企其他应付款的金额排行榜。
茅台五粮液虽然其他应付款的金额大,但占总资产的比重低;
洋河股份不仅其他应付款的金额大,占总资产的比重还高;
皇台酒业和老白干酒,虽然绝对额不大,但占总资产的比重高。
谁有问题谁没问题,不去深挖想当然的以为是不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