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最大“城中村”将变身长堎新区


拆迁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
乌沙河整治及周边旧城改造工程启动后,一周时间就完成摸底调查、两个月完成丈量评估、三个月完成签约搬离……目前,1000余栋房屋已经拆除。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超百万平米的规模拆迁工作,新建实现了“零强拆、零上访、零事故”。
长堎镇长堎村,这里曾是新建县最大的“城中村”,如今已是一片工地,成片的旧房被推倒,不久之后将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望着这片土地发生的变化,66岁的长堎村村委会副主任邹宏贵满心欢喜,“旧城改造真是做对了,我们村民多年的心愿,总算要实现了!”
A
乌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展开
乌沙河,一条叫沿河村民既爱又恨的小河,这条河是新建县与红谷滩中心城市的连接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沙河河床淤积严重,水质变得像墨汁一样乌黑,成为县城城南一条名副其实的“龙须沟”。
而乌沙河的沿线,也成了一片“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地方。记者了解到,长堎村与红谷滩新区只隔了一条高速路,将农村与城市隔开。
据介绍,长堎村这一地块上的建筑,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农村居民房和工矿企业。由于地域狭小,近年来,村民在原地拼命地向上层发展,造成建筑杂乱无章,房与房之间几乎都成了“握手楼”。
“这一片差不多住了5万人,却只有两条小路能开车进去。”村民胡腊根一说到老村庄就很头痛。胡腊根说:“说是住在城里,其实还是农房,房子密集,一年到头见不到阳光。特别是村子里环境卫生差,一旦发生火灾就连消防车都开不进来。”
乌沙河整治及其周边旧城改造是新建县人多年来的愿望,历次县人大、政协会议上,都有众多建议、提案提出。2012年11月,南昌市启动了“鄱湖明珠·中国水都”乌沙河综合整治工程,作为乌沙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堎、实验农场两个“城中村”怎么办?
B
动迁面积超百万平方米,涉及5万人
城非城、村非村,城夹裹着村,城市难于发展,群众生活品质也极受影响。“是仅仅就乌沙河综合整治而整治,还是以乌沙河整治为契机,积极响应市里决策、回应干部期待、顺应群众期盼,一并启动周边旧城改造工程呢?
新建县党委、政府意识到,长痛不如短痛,小打小闹、修修补补不如顺势而上、提速突破。为此,新建县下定决心,要以乌沙河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撬动和带动整个旧城的改造,加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长堎新区。
乌沙河整治及其周边旧城改造的启动,由此拉开了长堎新区建设的大幕。此次乌沙河整治及其周边旧城改造项目征迁范围,涉及长堎镇的礼步村、邹家村、丁家村、肖家村(实验农场)和10个行政企业事业单位,有常住户3100余户,常住人口1.37万余人,暂住户1万余户,暂住人口3.6万余人;需拆迁房屋1623栋、面积103万平方米。其中,集体土地上房屋1528栋、2200余户、84万平方米;国有土地上房屋95栋、900余户、19万平方米。
C
“利民置顶” 村民在旧城改造中得实惠
5万动迁人口、100多万平方米拆迁面积……面对如此繁重的征迁任务?怎么办?新建县委、县政府提出,欲攻坚克难,必须树立全新的理念,这就是以人为本、为民建城!正是这一理念,才使旧城改造得以顺利进行。
首先,制定以人为本的科学征迁补偿方案。乌沙河整治及其周边旧城改造征迁方案,是新建县在学习和借鉴湾里区、红谷滩新区、经开区和南昌县等周边县区征迁方案的基础上,经过数次修改完善形成的。
“最大限度地尊重民意,充分吸纳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并将利民共赢模式引入到拆迁补偿中去,使被拆迁群众和拆迁方形成共同关心拆迁问题的‘利民置顶’拆迁模式。”新建县住建局党委书记邓万建说。
在一份厚达40页的方案中,大到产权确认,小到电话移机补偿认定,都有详细规定。
为了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惠及百姓,最突出的利益在于“三变”,即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农房变商品房,对所有集体土地上的被征收房屋实行“征一还一、就近靠档”进行安置,补交土地金可上市交易,切实把旧城改造的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
D
阳光动迁做到“一碗水端平”
政策上墙公开、签约流程公开、补偿标准公开,维护搬迁百姓的知悉权,村民的疑虑很快释然。
绝不让第一个签订协议的少得一分,也绝不让最后一个签订协议的多占一毫。为了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新建县房管局测绘所丈量工作人员坚持一天一会商,头天的测量情况变成第二天一早的数据。
与此同时,全面公示奖励办法、选房顺序号等征迁信息,接受征迁户监督。他们还坚持“四早”,即早签约、早腾空、早选房、早受益。
今年的7月22日,是乌沙河综合整治及其周边旧城改造搬迁最高奖励的截止日期。那晚,长堎村中心像过年一样热闹,来签约的村民排起了长队,远在九江打工的长堎村村民邹书荣特意委托弟弟邹书明赶在这天签约,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都乘火车或坐飞机赶回家中签约,以此支持村里进行改造。
65岁的实验农场肖家村原小组长肖正定,是个老党员,工作人员上门与他算起拆迁的长远账、未来账,思想一下就通了。他很快搬租到对面的小区里去了。他说:“有舍才有得,为了肖家村的明天,我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长堎村中心,昔日密密麻麻的房屋场地如今已被清除出一块宽阔的平地。“还建房正在有序推进,我们的心踏实了许多!”村民邹水生说。
E
真情动迁让村民从“要我搬”变“我要搬”
对待群众尽到热心、调查情况尽到细心、思想工作尽到耐心、沟通交流尽到真心、核实标准尽到公心。在动迁工作中,新建县的干部职工以情动迁,做到“五尽心”,让村民从“要我搬”转变到“我要搬”,
86岁的村民熊桂花住老房子习惯了,对老房子有感情,刚开始不想搬。负责她这一片区的新建县安监局的罗流发经常上门与她谈心,不仅宣传项目的意义,而且设身处地帮她分析得失。熊桂花说:“将心比心,政府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我决不能拖后腿。”
新建各片区征迁工作组围绕民心下工夫,从入户宣讲政策、调查摸底到签订拆迁协议,直到搬家的每一个环节,主动关心群众生活,用一颗真心去对待群众。
真心换来真情,村民邹水生开始一直不让动迁干部进门。后来,在与拆迁干部打交道的过程中,被他们的真诚和无私所感动,不但自己签约搬迁,还充当了拆迁宣传员,动员亲戚朋友搬迁。他深有感触地说:“旧城改造得人心,拆迁干部对我就像亲人,是真心为我好。”
新建县政府负责人介绍,在动迁工作中,村、组党员干部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长堎村党支部书记邹顺生、实验农场党支部书记肖必逾,不仅带头签约,带头拆掉自家的房子,而且日夜坚守在征迁现场,深入到每一个矛盾焦点啃“硬骨头”,做到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年长干部忘了自己的年龄,年轻干部忘了自己处在谈情说爱的“花季”。新建县房管局的熊文,为了旧城改造毅然推迟婚礼。
新建县干部的激情,带来的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70万平方米的新建中心楼盘就立在跟前,我们对幸福家园充满了期待。”长堎村党支部书记邹顺生笑着说。

有没有别的好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