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技术-13 人因可靠性分析(HRA)

b.13 人因可靠性分析(hra)
人因可靠性分析(hra)
b.13.1 概述:
人因可靠性分析(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简称hra)关注的是人因对系统绩效的影响,可以用来评估人为错误对系统的影响。
很多过程都有可能出现人为错误,尤其是当操作人员可用的决策时间较短时。问题最终发展到严重地步的可能性或许不大。但是,有时,人的行为是惟一能避免最初的故障演变成事故的防卫。
hra的重要性在各种事故中都得到了证明。在这些事故中,人为错误导致了一系列灾难性的事项。有些事故向人们敲响警钟,不要一味进行那些只关注系统软硬件的风险评估。它们证明了忽视人为错误这种诱因发生的可能性是多么危险的事情。而且,hra可用来凸显那些妨碍生产效率的错误并揭示了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如何 “补救”这些错误和其他故障(硬件和软件)。
b.13.2 用途
hra可进行定性或定量使用。如果定性使用,hra可识别潜在的人为错误及其原因,从而降低了人为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定量使用,hra可以为fta(故障树)或其它技术的人为故障提供数据。
b.13.3 输入
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的输入包括:
● 明确人们必须完成的任务的信息;
● 实际发生及有可能发生的各类错误的经验;
● 有关人为错误及其量化的专业知识。
b.13.4 过程
hra过程如下所示:
● 问题界定——计划调查/评估哪种类型的人为参与?
● 任务分析——计划怎样执行任务?为了协助任务的执行,需要哪类帮助?
● 人为错误分析——任务执行失败的原因?可能出现什么错误?怎样补救错误?
● 表示——怎样将这些错误或任务执行故障与其他硬件、软件或环境事项整合起来,从而对整个系统故障的概率进行计算?
● 筛查——有不需要细致量化的错误或任务吗?
● 量化——任务的单项错误和失败的可能性如何?
● 影响评估——哪些错误或任务是最重要的?哪些错误或任务是可靠性或风险的最大诱因?
● 减少错误——如何提高人因可靠性?
● 记录——有关hra的哪些详情应记录在案?
在实践中,hra会分步骤进行,尽管某些部分(例如任务分析及错误识别)有时会与其他部分同步进行。
b.13.5 输出
输出包括:
l 可能会发生的错误的清单以及减少损失的方法——最好通过系统改造;
l 错误模式、错误类型、原因及结果;
l 错误所造成风险的定性或定量评估。
b.13.6 优点及局限
hra的优点包括:
l hra提供了一种正式机制,对于人在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情况,可以将人为错误置于系统相关风险的分析中;
l 对人为错误的模式和机制的正式分析有利于降低错误所致故障的可能性。
局限包括:
l 人的复杂性及多变性使我们很难确定那些简单的失效模式及概率;
l 很多人为活动缺乏简单的通过/失败模式。hra较难处理由于质量或决策不当造成的局部故障或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