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作为省级龙头白酒企业的标准与特征

走过黄金十年,熬过了五年寒冬,如今白酒行业再一次适度回暖,以一线知名白酒为代表的白酒企业率先崛起发力县域市场,抢占醉后的堡垒。在之前漫长的等待中,不少省级白酒企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何很多省级白酒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多强争霸”,有“一枝独秀”,有“一超多强”。总之,如今的白酒市场在一片欣欣向荣下,逐渐形成了知名白酒区域化与省级白酒板块化的竞争格局。简单来说,就是在省级白酒市场的竞争上,名酒与省酒形成了二元结构互相竞争。同时省级龙头白酒企业在省内市场还遭受县域品牌的竞争,所以省级白酒企业的发展境地可以说是“内外交困”,这就加剧了省级白酒企业的竞争难度,可以说,谁想成为省级龙头白酒企业,谁就面临着这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较量”。也就是说高仿年份茅台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是可能的,未来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期待的地方。
作为省级白酒企业,如果营销力下降,就面临着被省外白酒入侵的可能,就丧失了此省的白酒竞争能力。这样一来,对于一些有实力、有能力同时有魄力的白酒企业,应当加以关注。那么,作为省级白酒企业的标准与特征是什么?
省级龙头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中国白酒市场来说,除了一线知名白酒之外,极具市场研究价值的是“省级龙头”,即“省酒”。因为“省酒”一方面需要应对一线知名白酒品牌的市场攻击,另一方面还要强化省内白酒市场的地位和市场占有率。所以在“内外夹击”的背景下,要想成为“省酒”就要经历一番深刻的变革。
相关人士认为,成为“省酒”的标准有三点:
1、品牌制空权。一家白酒企业如果想要成为省内“龙头”,必须掌控和主导本省500-800元的“高空价格带”,引领或俯瞰“省酒同行”。可以说“品牌高端化”是“省酒龙头”的直接体现。
2、市场统治权。市场广度与宽度决定白酒企业未来的生存能力。目前“省酒龙头”面临“三线挤压”,即生存线、发展线、名酒线。“省酒龙头”只有在本省市场或是渠道上形成统治权,才可以消除三线压力。
3、消费者对话权。现在一线知名白酒凭借强大的品牌力与企业实力,纷纷掘进县级市场,这对“省级龙头白酒企业”是不小的冲击。知名白酒企业在与消费者的对话权方面表现比较抢眼,如茅台的千商大会、万家共享大会;国窖的七星盛宴;洋河参与g20峰会、博鳌论坛;郎酒、五粮液的大型演唱会等,都是展现话语权的方式与方法,而省级白酒企业只有少数在做这些工作。
省级龙头白酒企业的特征是什么?
所谓“省级龙头白酒企业”,都是在本省乃至周边泛省化区域比较典型性、具有竞争力、具有市场卖点与热点的企业。所以通过总结相关人士的演讲,发现成为“省级龙头白酒企业”的一般性特征就是“三双规律”。
1、双品牌规律。衡水老白干与仰韶、迎驾等能够在升级市场占据龙头地位,就是在双品牌战略的主导下成长而来的。即“衡水老白干+十八酒坊”、“仰韶+彩陶坊”、“迎驾+生态洞藏”等都是双品牌战略成功的典范。当然,也有许多白酒企业并不完全是双品牌战略,依然发展形势良好,但是双品牌战略的典型性。
2、双线规律。白酒企业生存既要有头部产品,也要有腰部产品,更要有腿部产品。头部产品解决面子与品牌力,腰部产品解决竞争与发展,腿部产品解决生存。所以在企业发展与生存重要的是腰部与腿部产品。
3、双组织规律。企业如果做了双品牌,就要做双组织,实现品牌产品的聚焦。很多白酒企业在组织规划时,都把产品进行组织化的划分,也就是一个部门负责一个品牌或是产品,而这都是对双组织规律的运用。当然,很多企业并不是双组织,有的是多组织。但都是在品牌架构下的区分与划分,使企业品牌或是产品得到精细化运作。
省级白酒企业的标准与特征只是相对来说的,因为每个省份的情况都不同,所以市场竞争形势各具差异,以上只是在广义的范畴内去看待标准与特征,毕竟认定“省级龙头白酒企业”还是要看企业实力与营销业绩的,其他的都是一般性的参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