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卫视走进临汾——广胜寺


香港卫视受邀参加港媒高层参访团赴晋“中华文明”之旅!在结束太原之行后,我们赶赴“华夏第一都”——临汾,开启了对这座历史名城的探访。在7月8日上午十时许我们来到了临汾第一站——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脚下,寺院始建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初名俱卢舍寺,又名阿育王塔院。唐代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扩建后,当时的汾阳郡王郭子仪游历于此处,看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独特,便奏请代宗皇帝李豫赐额“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后来人们简称“广胜寺”。广胜寺整个建筑群分上寺、下寺、水神庙、霍泉和分水亭五部分。雄峙山顶的为上寺,主要建筑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有山门、佛真身舍利琉璃塔(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左右配殿有地藏殿、送子观音殿、韦驮殿等。下寺坐落山脚,随地势高低,依次而建,殿宇高低错落,层迭有致,依山面水,是一组富有变化的寺庙建筑群。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元代大殿。下寺山门外为三晋名泉---霍泉。水神庙在下寺西侧,与寺院仅有一墙之隔,庙内供奉明应王,殿内四壁绘有元代壁画。水神庙山门外为分水亭。广胜寺经历千余年的兴废重建,现存主要为明代建筑,形制结构仍保持元代风格。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元代壁画
绘于明应王殿南壁东侧。表现力一个散乐班正在登台谢幕的场景。戏台为前台后幕,顶悬“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横批。散乐是元代流行的元杂剧,正中主角“忠都秀”是领班艺名,为女扮男装。画中11人,从头戴冠饰、脸谱鬓须、服装道具,可看出生、旦、净、末、丑角色皆备,行当齐全。这是我国目前唯一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戏剧壁画,反映出元杂剧在古平阳地区的兴盛,尤为珍贵。所以被专家誉为广胜寺之一绝。
下棋图
下棋图绘于明应王殿西壁北侧。画面中所表现的是700多年前人们使用的棋盘和棋子,棋盘似“楚河汉界”而棋子却类似于围棋。这幅图为研究我国古代棋类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极为形象的资料。
捶丸图
捶丸图绘于明应王殿西壁北侧。从球场环境、球丸大小、球窝形状、球仗式样以及捡球人的姿势和击球人数看,它是我国关于捶丸运动的最早图画记载。据有关专家推断,我国古代的捶丸运动与当今的高尔夫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水神庙
水神庙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在明应王殿内,除塑有明应王像和侍女、大臣等泥塑外,殿内四壁还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这是“我国古代惟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在南壁东侧绘有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惟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它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少见资料,被人们誉为广胜又一绝。1998年,该画与古壁的打球图同时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
霍泉
下寺门外即是霍泉,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十丈不测其深。霍泉现由海场、分水亭、碑亭组成。海场为水源池塘,面积约80平方米,依山修筑,源头围护其中,秒流时四立方米,灌溉十余万亩粮田。池前有分水亭。亭下用铁柱分隔十孔,是当年洪洞、赵城两县分水的交界处,南三北七,实测流量相近,这是历史上解决两县争水纠纷的遗迹。碑亭内碑文记载分水情况,碑阴刻分水图。解放后成立专门机构,水源得到合理使用。[2]
飞虹琉璃塔
广胜寺现存飞虹塔琉璃塔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是目前全国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琉璃塔。早期我们熟知的83版《西游记》中那集《扫塔辨奇冤》正是取景于此神塔。飞虹塔屹立于山门的正面,呈八角形共13层,塔身高47.31米。塔身由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 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檐角均挂有风铎,微风吹拂下能发出悦耳的铃声。塔顶建有铁制法轮,中镶风磨铜塔刹,约重67.2市斤。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能够保存如此完整、精美的琉璃塔,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古寺庙会
广胜寺,是一处古老的寺庙,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唐代大历四年,汾阳王郭子仪奏诸朝廷进行整修扩建,取“广大于天,名胜于时”,更名广胜寺。寺院建成后,附近的百姓、邻县的文人学士、官员吏佐相继慕名来广胜寺拜佛求愿,祭祀观光,小商小贩也随着游人的增多开始作起生意,这就形成了广胜寺庙会的雏形。把广胜寺庙会定为三月十八,是由于霍泉水承担着附近良田的灌溉任务,因而,人们祭祠水神已属古代的正常行为。农历三月十八日,是传说中的水神诞辰。 民谚有:“三月十八,麦怀娃娃”。这个时候,麦田管理基本结束,收麦季节快要到来,农民需要购置农用器具和生活用品,正是这些原因,形成了农历三月十八的定期庙会。元朝时,庙会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元代延佑六年《重修明应王(大郎神)庙碑》记;三月十八日庙会,“城镇村落,贵者以轿蹄,下者以履,携妻子,与老幼而至者,不可胜既……为集数日。……而后,顾瞻恋恋,犹忘归也。” 这段文字,记载了人们当时踏青观景的盛况。至元十三年,《重修明应王殿碑》载:“每岁季春(三月)仲旬八日,为神降日,萧鼓香烛,骈阗来享者甚众。”来广胜寺祭水神的人,自然是平民百姓,而且是受益于霍泉水的附近村民百姓。旧历三月十八日,从祭祠水神到参观游览,从参观游览到物资交流,集市贸易,无论从物资上,精神上,都使广胜寺古庙会经久不衰,而且越来越兴旺
广胜寺历史悠久,建筑奇特,文物珍贵。塑像壁画琳琅满目,碑碣题咏浩如烟海,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其中飞虹宝塔天下第一,《赵城金藏》当属世界孤本,元代戏剧壁画更是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被誉为“广胜三绝”。在这里您不仅能感受到霍山自然风光的秀丽和广胜寺千年文化的熏陶,也能感悟到佛国天界超凡脱俗,身心清净的禅林意境。是您度假休闲的首选胜地。
(秦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