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冯村,当年一个“路难走、田难种、钱难挣、农民穷、集体空”的贫困村,为了脱贫致富,2003年开始走上了“村社合一”党建富民的道路,经过15年的探索发展,将小草坪做成了大产业。
草坪事业起步受阻 领导干部带头干
说到西冯村的草坪事业,还要从十五年前的贫穷落后说起。为了摆脱“北大荒”的帽子,西冯村决定调整产业结构,经过科学的论证摸索,最终确定了“发展花草木”的路子。
方向是有了,但是却没人愿意尝试。老百姓最担心的问题就是销路。为了打消老百姓的顾虑,更好的推动发展花草木产业,西冯村两委会决定,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合作社社长,村干部带头加入合作社,就这样,由李治顺、徐万琴等五人组成了一个合作社团队,开始家家户户走访,说服村民们加入合作社,并且和村民签订包销协议,承诺草坪种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
尝到了甜头 村民纷纷加入
就这样,村民们的顾虑慢慢打消了。唐怀棋,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冯村人,最先加入了种植草坪的队伍中。他说,记得有一年草坪能卖到3块5一捆的时候,他高兴得不知所措, 一块田就赚了三千多,而以前水稻,只能赚到500块钱。
草坪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让唐怀棋大吃一惊。就这样,村民们接二连三的种上了草坪。2003西冯村成立了句容首家花草木合作社——“西冯花草木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 带动西冯走上致富之路
2003年,15%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2007年,80%的村民加入;目前,98%以上的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西冯村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无粮村。不仅如此,草坪产业在西冯村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48支专业铲草坪队伍,120多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还带动了草绳副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周边村庄秸秆转化的困难,还解决了村里弱势劳动群体的收入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靠着草坪产业,西冯村2016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45万元,村级资产17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26万元,分别是19年前的204倍、580倍、65倍。这组数据折射出了西冯人的智慧。
未来,西冯村的草坪产业还将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以“科技+”引领产业升级,与南农大、省农林学院等高校深度合作,积极引进草坪新品种,大力推广沙培、混播等新技术。同时,借助于科技平台和力量,西冯村的草坪销售半径进一步扩大,远销新疆、青海等地,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走出国门,迈向海外。
记者:赵明 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