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投机到短周期波段趋势个股的转变

大票小票对比
周五又是一个坑多的行情。
也难怪创业板不得劲,中报预降的太多。
而且其中的创业板权重也不例外。
比如:
第一权重,温氏股份。
蓝思科技、三聚环保、碧水源业绩都是增长的,但是这些股又是在相对高位,本身创业板跌这个鸟样,补跌风险都很大。
乐视网就不用说了,最近负面消息太多。
从业绩方面来对比一些供给侧个股的话,差距就很明显。
st华菱都能大赚特赚。
相反在创业板里,要么是业绩增长不符合预期,要么就是在相对高位被机构减持的个股。
这是从业绩角度来看。
再从资金的流动性角度看:
供给侧相关个股以及银行保险证券等,大部分个股的成交都在几个亿以上,来去自如。
拿个几千万买起来分分钟。
但是创业板就不行了。
举个例子,次新股里的迪生力。(虽然不是创业板,但是是次新股,意义相同)
次日的龙虎榜,卖出最多才1600w。
这前排的几个4000w资金如何出来?
估计在里面埋了十几二十个点了。
流动性不仅仅说是个股成交量上不去。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内容:
小票的流动性差还体现在另外一点上,那就是在小票上想出货,只有砸跌停一条路。跌停板上才有些许流动性。
大票里,买10卖10都很均匀,砸下来有承接。但是往往小票上面底部托单很少,砸到跌停,才有资金活跃。
和闪崩股一个道理,为何闪崩?就是砸盘的时候向下没有托单。
然后到了砸到跌停之后,有资金抄抄底。
我们往大了说,目前市场3000多只个股,随着新股发行,未来会有多少只?
5000只难度不大。那么5000多只个股,资金就那么些,会去买谁呢?
所以未来肯定有很多股是没什么流动性,没有资金关照的,是被孤立的。个股越多,这种情况更甚。
最后我们从筹码结构上在对比:
这个就是趋势的力量,因为其中的一些主力个股,都在走趋势。
最早走出的中国平安,招商银行。最近走出来的西水股份,平安银行以及保利地产等等。
都是在趋势上。走趋势的个股,筹码就是稳定。
相反小票,一个情况不对,就要比谁跑的快。跑的慢的一不小心就跌停板割肉了。所以筹码没信心,筹码不稳定。
整个市场大的情况就是这样。哪一天上证50不行了,创业板才会酝酿大机会。
以上从业绩、流动性以及筹码结构对比了大票小票。
再说第二点内容:
打板的气氛
回顾之前打板火热的时候:
当初的次新股,002752那一拨。后续的高送转填权,光华科技那一拨。再后来的妖股特力a。然后就到了当初的锂电池,科恒股份等。再往后就是股权个股,四川双马,三江购物等。前段时间的雄安新区也有一波。
超短选手大部分的盈利都是来自于这类个股身上。平时赚赚亏亏,市值波动,然后把握到一只牛股,盈利大涨。每年把握几只这类股,翻几倍。
就像当年的2752,前期随便哪个板买进去,各种一字,随随便便就能翻倍。最高翻3倍。
想想当年打板多暴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导致目前的超短选手大部分都是追逐涨停板的。
但是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
一来目前能够催生连续涨停的题材没有了。这些题材都在被打压。
二来,监管也确实比较严,三板四板就特停。
还有就是一年也就几只这种妖股,在某个瞬间,要把握这种机会,能不能做到?
但是目前市场缺少机会吗?不缺。
举几个例子:
科大讯飞:
方大炭素:
西水股份:
八一钢铁:
如果只打板的话,那么相当于说,市场最火爆的股是很难吃到肉的。
包括今年一来,白马股一路向上,海康威视将近翻倍的行情。
后面的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等个股的大肉机会。
如果纯打板的话,在这些里面是很难吃到大肉的。
但是市场已经很明确告诉我们赚钱效应在这里,但是战法不太适用,怎么办?
凉拌。
只有二点,要么坚持打板战法,没大机会空仓保平安。
要么就是改变自己,以适应市场,追逐市场的赚钱效应。
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想说的是:
通过这段时间这些股的赚钱效应,以及这些个股的形态,有这样的几点内容:
1、当初我们投机是打板,次日不板离场,讲究的短,非常短。现在情况不一样,上了核心,拿一拿也能单车变摩托。把投机的时间周期拉长了那么一两天。很多都是板了之后,次日小震荡,然后再大拉升。
从暴力拉升,变成了短周期的波段向上。
2、个股更不愿意涨停了,都喜欢大阳线,再大阳线,继续大阳线。把握核心,追高风险不大,但是就是不给打板机会。(上板的个股总是能得到上层的关怀,那还不如大阳线)
大阳线的意义和涨停板差不多。当初所有活跃资金都关注涨停板,现在它们口味变了,大阳线也会获得它们的关注。
3、更注重内在。近期的个股拉升,都有原因。方大炭素有产品大涨价,钢铁板块业绩大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叼叼叼。
投机题材更重质。而且这些个股的流动性又非常好,适合大资金。
所以,未来可能这类型的个股会越来越多,有大肉,但是要适当的会拿股。
这类拉升的个股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我写的这些不够深入,只有自己研究了这些市场的前段股,才能赚到下一只类似的个股。
真要我说,那就是暴力的赚钱方式,从超短投机到短周期波段趋势个股的转变。
我不确定,这句话能持续多久。但是在目前的监管下和政策下,没准能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