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刚过不惑之年的郑小牛成了一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士,在轮椅上一坐便再也没有起来。悲伤、绝望、麻木、不振,当他的生活乌云密布时,是妻子陪着他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始终如一。采访中,这对结婚已经40年的夫妻总会不经意间相视一笑,暖暖的笑容驱散了所有阴霾。
幸福生活突遭意外戛然而止
63岁的郑小牛和62岁的吴秀芳是婺城区乾西乡联合社区让人羡慕的一对模范夫妻,两口子相濡以沫40年。如果不是事先听了这家人的情况介绍,记者很难相信,他们曾经遭遇过如此艰难的岁月。
那时候,吴秀芳做着裁缝,郑小牛则先是开拖拉机跑运输,之后又承包了婺江的一段江面和滩涂,干起了捞沙、制沙的营生。靠着吃苦耐劳,他们家成了当地第一批“万元户”。可是,意外突如其来。1994年农历正月十三,郑小牛在与人抬沙石输送机时,机器突然朝他倒了下来。那一刻,他奋力想挣脱,可没想到皮衣被机器钩住,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沉重的机器压到自己身上,脊椎瞬间被压断。
得知这一噩耗,吴秀芳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期盼奇迹出现。“当时,小牛住院住了两个月,我哭干了眼泪,也想尽了办法,甚至还从上海大医院请来专家给他做手术,可最终还是只能接受他将终身瘫痪的结果。”当她从绝望的情绪中走出来后,暗暗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两个儿子拉扯大,把这个家撑下去。
可决心归决心,真正做起来实在太难。当时,小儿子不过是个初中生,大儿子也高中未毕业,丈夫治伤已经花了一万多元,虽说家里积蓄还有一些,可今后自己必须全职照顾丈夫,这一点点的积蓄又能支撑多久?一想到现实问题,她总是忧心不已。幸亏,亲人以及政府部门都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让丈夫重新鼓起对生活的信心
当时,郑小牛非常悲观绝望,甚至时时有着自杀念头,只因自己根本无法动弹而不能付诸行动。他干脆破罐子破摔地对妻子说:“你运气不好摊上了我,我们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也不要去麻烦其他人了。”得知他的想法,吴秀芳的弟弟站了出来:“这样不行,我们还得看长远。开头肯定是最难的,得再找个人和秀芳一起照顾你,不然秀芳身体累垮了,这个家就更支撑不下去了。”最终,郑小牛一个嫁在本社区的妹妹扛起了和嫂子一起照顾哥哥的重任。两个人轮流给他守夜,接屎接尿、每两小时给他翻一次身……直到两个月后,郑小牛情况稳定下来,吴秀芳能独立照顾好他。
解决好照顾郑小牛的事情后,夫妻两人的兄弟姐妹们又操心起这一家子的经济问题。在他们的帮助下,吴秀芳将家里承包的捞沙点转包给了他人,每年能有一些租金收入。同时,他们还出面帮她陆续追讨回了一笔笔沙石款……一年半以后,大儿子高中毕业,主动放弃学业继承起了父亲捞沙、制沙的行当,直到该制沙点承包期满。在全家的齐心努力下,总算度过了那一段最艰难的岁月。
眼见家里的情况一天天变稳定,吴秀芳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丈夫重新鼓起对生活的信心。一开始,郑小牛身体虚弱,在床上整整躺了两年,连轮椅都坐不了。为了让丈夫有个努力方向,她鼓励他健身,特意给他买了用于灵活手指的健身球,又在他床上方的天花板悬挂绳子,锻炼臂力。“手臂有力了,你就可以撑起自己的身体,不用人帮忙就能坐到轮椅上,可以出门……”郑小牛明白妻子的苦心,他开始努力健身,重燃生活的希望。
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亲情
两年后,他可以坐轮椅了。可是由于家中仍旧是老房子,大门和房间的门都设置有门槛,并不方便轮椅进出。且大门处是石头门槛,没法锯又拆不掉,吴秀芳盘算了一下,家里还有点积蓄,大儿子又工作了,干脆拆屋建房吧。
“那时候,我说要建房,我们的兄弟姐妹们都不赞同,他们觉得这点钱得留着,以后过日子有点保障。”可她这回是为丈夫下定了决心,新造的房子,一楼可以让丈夫的轮椅无障碍通行,还能让他自由外出,这会给他将来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便利。在吴秀芳的“任性”下,房子造了起来,不过为了省钱,三层新房只装修了一楼。让人惊奇的是,她家的大门挺特殊,为遥控卷闸门,这也是她特意为丈夫设计的。他想坐着轮椅进出,只要一按遥控开关即可。
妻子的贴心让郑小牛感动不已,健身的劲头更足,先是用绳子练臂力,后来用拉力器练,至今都用坏了好几个。如今他已经可以自行坐上轮椅单独出门。不过,吴秀芳至今依然每天守在丈夫身旁。“我总是忍不住担心,万一轮椅翻了怎么办?这样一想,还是守着他安心些。”在这个家中,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虽然平静、平凡,但经历过那些苦痛,让一家人更加珍惜彼此间的感情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用温暖的笑容感染着身边的人:即便再难,生活总有变好的一天。
真情!小伙子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