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市场是企业所选择和确定的营销对象,即企业能够为之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群。
选择目标市场的步骤
确定并界定有待细分的整体市场
确定细分标准
分割市场
评价细分市场
选择和确定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的重新界定
目标市场的选择标准
在细分市场后,企业就要考虑具体进入哪个或哪几个细分市场,也就是要进行目标市场的选择,一般来说,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应符合以下标准或条件:
1. 存在潜在的需求,有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
企业进入某一细分市场是期望能够有利可图,如果市场规模狭小或者趋势于萎缩状态,则企业进入后就难以或得发展
2. 市场有一定的购买力。
有潜在的需求,但没有实际的购买力,就不能构成企业现实的目标市场。所以,市场有足够的购买力是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重要条件之一。
3. 竞争者尚未完全控制细分市场
企业进入某个细分市场时,必须考虑进入的成本,如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企业再进入必然会付出很高的成本。
4. 符合企业目标和能力
某些细分市场虽然有较大吸引力,但不能推动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甚至分散企业的精力,这样的市场应考虑放弃。另外,还应考虑企业的资源条件是否适合在某一细分市场经营。
影响目标市场策略选择的因素
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时,应综合考虑企业、产品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
1. 企业资源或实力
当企业生产、技术、财务等方面实力很强时,可以考虑采用差异性或无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资源有限,实力不强时,采用集中性营销策略效果可能更好。
2. 产品的同质性
这是指在消费者眼里,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相似程度。相似程度高,则同质性高,反之则同质性低。
3. 市场的同质性
这是指各细分市场顾客需求、购买行为等方面的相似程度。相似同质性高,意味着各细分市场相似程度高,不同顾客对同一营销方案的反应大致相同,此时企业可考虑采取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反之,则适宜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策略。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处于投入期,同类竞争品不多,竞争不激烈,企业可采用无差异营销策略。当产品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同类产品增多,竞争日益激烈,为确定竞争优势,企业可考虑采用拆一次营销策略。
目标市场选择的五种模式
(1) 产品—市场集中化
最简单的方式是公司选择一个细分市场集中营销。公司通过集中化营销。更能了解本细分市场的需要,与目标顾客群持续发展稳固的、有利可图的客户关系,因此有可能在该细分市场建立巩固的市场地位。然而,密集市场营销比一般情况风险更大。个别细分市场可能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例如某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决定进入同一个细分市场。由于这些原因,许多公司宁愿在若干个细分市场分散营销。
(2) 产品专业化
集中生产一类产品,公司向各类顾客销售这类产品。例如显微镜生产商向大学实验室、政府实验室销售显微镜。公司向不同的顾客群体销售不同种类的显微镜,而不去生产可能需要的其他仪器。公司通过这种战略,在某个产品方面树立起很高的声誉。
(3) 市场专业化
专门为满足某个顾客群体的各种需要而服务。例如公司可为大学实验室提供一系列产品,包括显微镜、化学烧瓶、试管等。公司专门为这个顾客群体服务,而获得良好的声誉。并成为这个顾客群体所需各种新产品的销售代理商。如果大学实验室突然经费预算削减,这就会产生危机。
(4) 选择性专业化
选择若干个细分市场,其中每个细分市场在客观上都有吸引力,并且符合公司的目标和资源。但在各细分市场都有可能盈利。多细分市场目标优于单细分市场目标,这样就可以分散公司的风险,即使某个细分市场失去吸引力,公司仍可继续在其他细分市场获取利润。
(5) 完全涵盖
公司在某一领域想用各种产品满足各种顾客群体的需求,只有大公司才能采用完全市场覆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