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绍兴的灶头画,你还记得吗?


灶头画,曾经在民间很流行(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鲤鱼跳龙门”“八仙过海”“万年常青”……说起农村中打大灶以及画灶头画的情景,很多人大概都没有印象了,而家住越城区罗东公寓26幢的凌长海却是这方面的高手,至今已经在这一行里做了将近有半个多世纪。
  俗话说“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以前在绍兴农村,只要走进农家厨房,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用柴火灶烧水、煮饭和做菜。一般的柴火灶,灶头还会有两三个灶膛,称为“两眼灶”或者是“三眼灶”。
  据今年71岁的凌长海介绍,他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跟随师傅学习打大灶以及画灶头画了。被人家请去打大灶之前,他先是观察主人家的房屋坐落,并根据“南柴北米西水缸”的建灶原则,选定好灶基的大致位置,再按照铁镬的大小和建造比例,把大灶分成灶脚、灶身、灶台、烟箱、“灶君堂”等几个部分,待砌灶完毕,还要用水墨颜料在灶头上作画。
  作为画灶头画的重点,凌长海善于钻研,信手创作,一般经过起墨、勾勒、界涂、画图等几个关键步骤后,他所画的灶头画栩栩如生,立刻“跃然”在了灶上。所画内容多以农村中常见的聚宝盆、喜鹊、仙鹤、梅花等图案为主,寓意为招财进宝、喜上眉梢、人寿年丰、和和美美等美好的生活祝愿。
  “画灶头画其实是最考验打灶师傅才艺的,因为需要事先在脑海中构思好底稿,快速落笔成实际图案,而且这时候还有很多人会来围观欣赏。”凌长海说。
  但随着煤气的普及,农村的厨房灶具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灶头逐渐退出了农家的院落。即使是有些新打的简易煤气灶,也不再画灶头画了,而是直接贴上瓷砖省事,这让许多靠打灶头为生的工匠们只得纷纷改行,灶头画这种民间艺术也几乎销声匿迹了。为此,凌长海专门把他曾经打过的不同样式的大灶及灶头画,用模型、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通过这些资料的展示和讲解,希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灶头画的生存原型和艺术特色,使这一种将要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其实就是和外墙墙绘一样的,民俗画!

现在我们也在画的

俗话说“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以前在绍兴农村,只要走进农家厨房,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用柴火灶烧水、煮饭和做菜。一般的柴火灶,灶头还会有两三个灶膛,称为“两眼灶”或者是“三眼灶”。
l楼主说这话,环保局不爱听了,刚刚有禁止焚烧秸秆的文件,说是空气污染与农民田间焚烧秸秆(稻草)有关,你这不是在抽环保局长的耳光吗?

嘉兴灶头画。。。

“灶头画”那是以前的说法,现在应该升级为“灶头文化”!!这样才高大上!!

好久没看到了!

家里灶还有,画是肯定没有了

好怀旧啊

还有灶头菩萨嘞

书读的少,第一张不认识字

好的东西没有了

好久没看到了!怀念

乡下头摸姥姥

以前的家里的灶头画可好看了,十几年颜色都没怎么退,很艳丽

绍兴?嘉兴?

嘿嘿,小YU你打的一手好广告呢!

没见过,,,我家有灶,谁会话,来我家画、

老底子家里灶台上都有的

不错挺好的一次美好的回忆

记忆仍在呀

老底子家里灶台上都有的

植入性的!

现在大灶都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