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股权架构师张飞
你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赚钱?
成就感?
给自己打工?
影响社会的事业?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
图片转自网络
不管是什么,都不应该是上市!
我的意思是,上市只是你们公司某一阶段或某一策略的结果,而不应该成为你们公司的目标。
顺丰曾坚称不会为圈钱上市,王卫说:“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图片转自网络
但现在,顺丰要借壳上市了!其实在圆通、申通、中通、韵达等纷纷上市或准备上市的背景下,顺丰启动a股上市并不意外。目前快递行业的竞争已经由价格蔓延到了资本层面,需要资本推动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各家争先上市已是趋势。可以说,顺丰到了上市的时间点。
平时接触的老板中,很多老板会说,我的公司将来是要上市的。甚至很多新公司,还在项目阶段,就很自豪地说公司将来是要上市的。把上市作为公司的目的,这是很多老板的想法,为什么?
1、社会效应
能否上市,是一家公司实力的象征。因为上市对公司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只有具有一定实力的公司才可以,比如: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近三年持续盈利等,这些都是一家公司实力的体现。因此,现在社会上的认知是:上市公司,就是好公司!
2、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企业自身层面,因社会效应而带来的品牌效应,会大大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对于提升供应商、客户的忠诚度有益,更加容易吸引新客户和新的供应商。同时还可以提升在银行的信用额度等。另一个是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品牌效应,某一区域上市公司的数量,可以提升该区域的经济形象,更加有利于引进投资、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区域gdp等。所以,对于企业上市,一般所在地区的政府机构会有一定的补助,甚至,有些公司因业绩问题面临暂停上市,区域政府会为了保护这一上市资源而强行补贴!
图片转自网络
3、增长效应
(1)上市的本质就是融资。
简单点说,上市,就是公司增发一些股份,卖些钱。钱是用来研发新品还是新上生产线,都可以。这是最有利于企业长期融资形式,减小对银行机构债务性融资的依赖。
(2)规范的治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上市规划,可以促进企业的规范化治理。上市对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为了达到这些要求,企业必须提高运作的透明度,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促使企业从一个“私人企业” 、“家族公司” 逐渐演变为一个现代企业,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进而带动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股份的高流通带来股东财富的增长。
上市后公司股份的流动性大大提升,股份变现变得更加容易。比如,2011年永大集团登陆深交所,20元/股,2015年3月开始,实际控制人吕永祥及其家人为了优化公司股东结构(tao xian)而减持,通过七轮减持,将手中的股票全部清空,套现67.64亿元!你想想,如果这家年利润不足一亿公司单纯依靠公司分红,什么时候能分67亿?
图片转自网络
上市有好处,那为什么有那么多公司选择不上市呢?
1、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
方太集团茅忠群说:“投资方希望每年递增30%-50%,这与高端品牌的发展初期不吻合。其实不上市就是为了自己能够真正的静下心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发展,因为上市公司会受很多的影响,股价涨跌,业绩公布,投资方对你指手画脚,例如每个季度都要交报表,可能到时为了销售的利润不得不采取短期措施。上市和不上市其实差距还是比较大。”
也就是说,公司股价的一些不正常波动很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成为拖垮一个企业的导火索。
如果上市,公司需要及时披露大量信息,并且还须公布与公司业绩相关的确定信息和部分预测信息。公司的财务状况、业务战略、发展状况需要高度透明,这些,对于很多公司来讲,并非好事!
图片转自网络
比如网易的丁磊也曾经说,赴美上市(比中国市场更加规范透明)则意味着公司要透明化运作,比如网易必须每个季度对外公布自己详细的财务数据,包括每款游戏的盈利收入、玩家的增减和增减比例都需要详尽介绍,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大多在国内,他们中不少还没上市,也就没有必要这么做,这样经常会造成我们比较被动。
2、控制权风险
上市公司发行股权,意味着增加了更多的股票,而持有股票的这些股民就是股东,每一股股票就有相应的分红权和投票权等。上市后的流通股票自由交易,竞争对手、投资机构等都可以持有,而敌意收购是很多上市公司都会面临的。而公司的经营决策必然要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不确定性就会大大增加。股权架构师张飞老师认为,虽然也可以进行一些毒丸计划、董事会成员变更安排等防范措施,但仍然很难解决本质性的控制权风险。近期的万科面临的“宝万之争”、之前的阿里巴巴与雅虎、国美的黄陈之争便是典型案例。
图片转自网络
3、大股东风险
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即使公司上市,他也不会轻易减持套现,更容易减持套现、甚至为减持而离职的往往是公司高管!比如暴风科技上市一个多月后,董事副总经理曲静渊、董事张震相继离职。根据规则,上市公司高管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高管离职后限制时间就短了,只要求半年内不能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a股总计有15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出现高管离职情况,涉及高管人数达300多人!甚至有部分上市公司辞职的高管数量高达10余位,这对一家公司可以说是致命的。就像俞敏洪说的:其他人能跑,我跑不了,我如果跑了,新东方就垮了!
图片转自网络
其实,俞敏洪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达上市之悔。他说:教育求稳,资本求快,你永远找不到平衡点。作为教育机构规模的快速扩张就难免会影响到的整体教学质量,这就是俞敏洪主要的顾虑所在。
上市后早就富翁的神话也不少,比如百度,上市后曾经传说连前台小姐都是百万富翁。任正非的观点是: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对员工本人也不见得是好事,华为会因此而增长缓慢,乃至于队伍涣散;员工年纪轻轻太有钱了,会变得懒惰,对他们个人的成长也不会有利。人太年轻,驾驭不了那么多财富,是坏事!就像前两天的新闻,英国年轻女子中大奖后生活变空洞,欲起诉彩票公司,称金钱毁了她!
我的观点是,公司上市,不应该成为你们公司的目标!到了那个阶段,需要那个策略,该上就上!前提是,不管公司未来上不上市,公司治理一定要从规范着手,只有这样,你才能从容面对。
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其在a股上市以来累计募集资金约24亿元,但其竞争对手华为,以购买虚拟股票的形式,通过华为工会内部融资超过260亿元。所以说,融资,上市不是唯一渠道!
华为通过股权激励制度,不仅仅吸引和留住了大部分的优秀人才,更是实现内部融资,就像股权架构师张飞老师之前文章中写的,内部股权融资最优、其次外部股权融资(含上市)、再次银行债务融资、最次民间高息借贷!如果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在股权激励之后,形成企业内部的股权流动,跟上市还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吗?
再一个是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上讲,难道不上市咱们就不应该规范吗?高效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及相对透明的财务审计制度,这些方面很多优秀的公司都在做,即便他们没有上市。比如华为,你可以从华为网站上看到、下载从2006年至今的所有年报,并且华为的年报是经过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比如2015年年报,就是请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
就像立白集团副总裁许晓东说的:上市的目的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融资。而这两点我们暂时都不需要。我们现在天天打广告,也算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了;至于资金,我们是业内第一家款到发货、打破行业三角债的企业,所以资金很顺畅。
判断你们公司要不要上市,就按照许晓东说的两点,知名度和融资,你们是否有必要通过上市来解决?如果没有必要,那就再等等!要经得住投资机构和政府的上市诱惑!
最后,请所有企业家和创业者记住那句话:上市只是你们公司某一阶段或某一策略的结果,而不应该成为你们公司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