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黄家窑村的中条山中,曾有一条使用了上千年的骡马古道。
2013年,当我为了考察黄家窑村东峪的旅游资源,徒步行走在山谷时,就听同行的李唐娃告诉我,这条山谷以前是条骡马道,南北的人,经常翻山越岭地来往,他以前也多次跑过这条道。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黄家窑村的东峪曾经是条骡马道。
后来,在村里走访时,询问此事,大家也都这样说。
我渐渐地对此,产生了好奇,这条山谷,在过去为什么会形成骡马古道呢?
东峪风景秀丽
在村的南边是东西蜿蜒的中条山脉,山中主要灌木丛林,草地,在村的西南方,是著名的方山(亦叫百梯山),最高峰1993米;在村的东南方,是著名的五老峰,其玉柱峰1809米。山村就座落在离这两座名山不远处的山脚下。
在黄家窑村的位置,中条山的北侧属于永济市虞乡镇,南侧属于芮城县大王镇后坪村。两地相距近30里路,中间有座东西向的分水岭--横岭,也是两地的分界线,岭高约1500米。
村里的东峪,在经千万年来的雨水沖涮,流水作用,自横岭向北,自然形成了一条幽深的峡谷,弯弯曲曲,一直通向村里,长达20余里。
而在山南,自横岭向南,也形成了多条稍浅的山谷,向下汇聚成小溪,流向下方,在山谷边的高地上,有后坪村、前坪村等村庄,这里的距横岭只有8里路。山的南坡,较为平缓,形成了黄土塬地,具有较大面积的耕种条件,物产丰富,粮食产量充足。但因当地南有黄河阻挡,北有条山,交通不便。
绿水映青山
中条山横亘东西,阻隔了南北往来,但地处大山脚下的人们,经常上山打柴、挖药材,在大山中寻找食物、山货,用来接济生活。
因为南北面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在生活当中,就有物物交换的必要。山南人有粮食,但缺少一些生活用品,如食盐、布匹等,就驮着粮食、土产、毛皮、中药材等翻山过来,上集赶会。村里的人,还有北边的人,经商的,也会带着物资,翻山到山南去。
据村里老人讲述,每年的麦收后,到种麦前后,在这段时间内,山南的骡马队伍,就成群结队地驮着粮食,黑夜里就开始翻山过来了,一大早要赶到虞乡会上,或者孙常会上,要把粮食卖了换成钱。人家那边粮食多,咱这边还不够吃哩,驮粮食的骡马,来往不断在穿行在山道上。每个骡马上,都拴着铃铛,远远地就能听到。
山谷幽深
后来,永济有了高级中学,山南的学生,还有的考到这里。过去又没有汽车,要是去学校,走近路,翻山过来,再走近30里到赵伊镇上学,一来回就要走120里路。
渐渐地人们对这种交流,感到非常好,富裕的东西,可以换来必需品,经商的,可以从中获利,挣点钱。
而东峪这条山谷,则成了南北交往的重要通道。一是它比较平缓,只需翻越一道山梁。二是线路比较便捷,两地都可从中收益。三是它位置居中,东边解州到西边的韩阳之间,近百里,就是这条路好走。
行走在这条道上,一是用人肩挑,二是用骡马驮运。选择人挑,三十里路,还要翻山越岭的,比较累的,最后人们就多数选择用骡马驮运。这样,时间一长,南北过往的客商,就逐渐形成了中条山的骡马古道。
行走在山间小路上
往来客商的增多,就需要在沿途提供吃饭、歇息、打点的地方,这样就在村的东峪口,龙王庙下的石崖下,建起了峪口茶房,在十谷庄、槐沟口,也都建起了茶房。
据村里现存的石碑记载,在山谷里的高峪岔,曾建有一座佛菩萨庙。为什么要在山里建这个呢?现在可以说是,南北客商的通行,大家集资修建了这座庙宇,以保佑各位的平安福祉。而当这座庙宇年久失修时,又是四方香客,集资捐款,将庙中的三尊菩萨,移至村南的峪口茶房中。
那人们为什么要给这次搬迁捐款呢?无非是纯朴的善男信女,敬奉菩萨;经常往来山中的客商,捐助是为了表示一份心意。
另外,在东峪里,建有山神庙,在村里的各处,修建了共计22处庙宇,有龙王庙,药王庙,祖师庙,娘娘庙,全神庙等。这些庙宇的修建,如果仅凭村里的百姓,是很难建起的,而当时的过往客商,应该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芮城药农,高岔沟底采药,上横岭
骡马古道,不仅繁荣了两地的经济,也起到了两地文化的交流,同时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作用。
中条山阻隔了南北,但骡马古道的形成,有效地方便了大山南北的通行。在方山,就一直有赵匡胤当年带兵习武的传说,而骡马古道,则是赵匡胤领兵进入方山的必经之路。在村里的山神庙后面,还曾有赵匡胤的上马石。上马石上,刻有一个反写的“马”字。
在抗日战争期间,这条骡马古道依然是中条山抗战的重要通道。
芮城县大王镇后坪村山谷
今天当我们重新走在骡马古道上,倾听历史的回声。
横跨中条山的骡马古道将古芮之地与永虞大地连为一体,历经千年沧桑,承载了多少辛酸泪汗,恒古在中条山的群山之间,斑斑痕迹叙说着历史的渊源。时过境迁,曲折蜿蜒的古道,仍旧伴随着清澈的溪流,默默地等候着行人的脚步。而今,当我们追寻那些远去的故事,行走在这条古老的驿道上,耳畔仿佛还能够听到马蹄声声、铜铃叮当、余音袅袅……
黄家窑,一座有着丰富历史蕴涵的小山村,地处骡马古道的要冲,见证了古道的繁荣和没落:骡马古道是人们逐渐行走形成的,兴盛于明清时期,解放后人们安于现状,逐渐淡出,到改革开放后,道路发展迅速,古道慢慢没了人烟。
踏上东峪骡马古道,探寻千年文明遗迹。走进村里,我还可以听着人们口口相传的骡马古道上的故事。
开发了山上全是沙矿天天不知道有多少车在拉过我们西坦朝村
曾经背着4岁儿子去五老峰玩,那次把人累死了!
每年都去一次,黄家窑的螃蟹是有名的。
我滴家乡我点赞
历史上重要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