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中国第一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首飞成功。从无疾而终的运十到为盛世而生的c919,历时近半个世纪,中国航空人发展大飞机的梦想经历了一次凤凰涅槃般的重生。回看世界民用航空业的发展,人类几乎每一次进步的背后都经历了重大的挫折和失败。导致这些失败的原因或许是技术上的,经济上的,甚至是政治上的。盘点上世纪以来飞上了天却又最终失败的十大客机,人类追求技术进步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令人敬佩,鼓励着新一代中国航空人继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开创民用航空喷气时代的英国哈维兰彗星
1949年7月27日,英国哈维兰公司研发的彗星式(comet)飞机首航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客机。这种飞机装备四台涡轮喷气发动机,巡航速度每小时约800公里,飞行高度达12000米。彗星飞机于1952年开始商业营运,标志着世界民航运输业正式进入喷气时代。然而好景不长,当世界还沉浸在这种高速客机带来的奢华享受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54年1月10日,一架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的彗星客机从罗马飞往伦敦时,在地中海万米高空爆炸解体,机上35人无一生还,包括10名儿童。几个月后悲剧再次发生,南非航空公司一架彗星飞机于4月8日从罗马起飞后不久在地中海上空爆炸解体,机上21人全部遇难。事故调查发现空难的罪魁祸首是机舱内外气压不均引起的金属疲劳所致。改进设计后的彗星飞机虽然没有再发生意外,但是连续空难的打击让哈维兰公司陷入了困境。随后波音公司推出无论航程还是载客量都比彗星更先进的707客机,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964年,彗星飞机正式停产,共生产了114架。
2. 轰炸机改装而来的苏联图-114
苏联图-114大型客机是由远程战略轰炸机图-95改装而来的,装有4台nk-12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巡航速度达每小时880公里,被称为飞得最快的螺旋桨民用飞机。在波音747问世以前,图-114是世界上最大的民航客机,可搭载220名乘客。该型机也是当时世界上飞得最远的民航机,最大航程达到了1.4万公里。图-114最初是为了用作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的专机研制的,因为时间紧迫,只好选择在图-95轰炸机的基础上改造。战斗民族果然名不虚传,赫鲁晓夫就这样坐着改造后的轰炸机访问了美国。图-114于1957年首航,1961年进入商业市场。该型飞机只生产了32架,70年代中期起逐渐被伊尔-62取代。因为苏联飞机普遍寿命较短,加上维护成本高,图-114在国际航空市场上没有出口纪录。
3. 中国人曾耳熟能详的英国三叉戟
英国三叉戟(trident)飞机是由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三发中短途喷气式民航客机。这家公司后来并入霍克·西德利公司,1978年再并入英国航宇公司。三叉戟飞机装有3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和3套相互独立的飞控系统,并且在尾翼中间呈三角形排列,因此称为三叉戟飞机。1962年首飞,1964年投入营运。三叉戟飞机采用半硬壳式机身,铝合金蒙皮。发动机后置,机翼为悬臂式后掠下单翼,全金属结构,机翼前缘后掠35度。三叉戟有5种型号:1c,1e,2e,3b以及专门为中国民航生产的超级3b。到1975年停产时,各种型号三叉戟飞机共生产了117架,最终输给了同级别的竞争对手——波音727。中国是除英国外三叉戟飞机的主要用户。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国民航和空军引进购买了39架三叉戟飞机,九十年代初全部退役。三叉戟飞机在中国出现过多次重大安全事故,机毁人亡,上点年纪的人都还记得这款飞机。
4. 空难魔咒阴影下的的美国麦道dc-10/md-11
美国麦道公司的dc-10飞机于1970年试飞,最初设计是装备2台通用电气的cf6-6d发动机,后来应美国航空公司的要求加上了第3台,最大航程6000公里。正是由于发动机设计的更改导致了该型飞机重心不稳,操控稳定性不好,为后来频发的空难事故埋下了隐患,1979年甚至连续发生3起事故,造成600多人死亡,一度被称为“每日一摔”的飞机。2000年一架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麦道dc-10在巴黎机场从跑道上起飞时,从机身上掉下的长条金属零件刺破了随后起飞的法航协和超音速飞机轮胎,导致协和油箱爆炸后坠毁,机上109人和地面4人遇难。纵观dc-10的历次事故纪录,虽然有些与飞机设计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但频繁的事故严重损坏了dc-10的名声。加上3引擎的操作成本使dc-10逐渐失去了客户订单,最终不得不于1989年停产。包括交付美国空军的60架kc-10a,该机型一共生产了446架。1990年,麦道公司推出了dc-10的改良升级版,并改名为md-11。然而,新名字没有为麦道带来好运,md-11投入营运后事故仍然不断,最终于2001年停产,共生产了200架。
5. 行贿日本首相曝光后停产的美国洛克希德三星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三星(lockheed l-1011 tristar)是一款中长程,3台发动机宽体喷气式客机,与波音747和dc-10形成竞争格局。这款飞机于1966年开始设计,1969年生产,1970年首飞。该机采用了洛克希德公司军用飞机的先进技术,比如直接升力控制系统使飞机着陆时可以很流畅地进场。机翼为洛克希德的悬臂式专用翼型,机身采用了半硬壳式的铝合金结构。这种飞机装有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是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自动着陆认证的第一种宽体式客机,机上自动驾驶系统在能见度为零的情况下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降落。到1984年洛克希德公司共生产了250架三星飞机。因为销售业绩不佳,后来又爆出行贿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政客的丑闻,损失订单超过10亿美元,最终不得不停产并彻底退出民用飞机市场。
6. 曾是苏联民航业旗帜的伊尔-62
伊尔-62 (ilyushin il-62)是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负责研制的4发远程窄体喷气式客机,曾是苏联民用航空业的旗帜,与美国波音707和英国vc-10属于同一级别。该型机采用半硬壳式铝合金结构机身和悬臂式后掠下单翼,最大航程8500公里。1963年首次飞行,1967年开始商业营运。拥有4台发动机的伊尔-62在不着陆的情况下可以从莫斯科直飞纽约。初始设计搭载105乘客,后来改进型增加到了195人。伊尔-62的外形设计和英国vc-10看起来有些相似,采用t 形尾翼, 4台涡扇发动机并排安排在机身后部两侧,这样大大降低了机舱内噪音,增加了乘客舒适度。到1995年停产时,各种型号的伊尔-62共生产了292架。除了供应苏联国内民航外,还出口了80多架到东欧各国和古巴、朝鲜、中国等30多个国家。1974年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坐的就是该型号的专机。
7. 一场空难摧毁的英法协和超音速飞机
协和飞机(concorde)是一种由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中程超音速客机。为了适应超音速飞行,协和飞机采用三角形机翼,机翼前缘呈s形。配备4台涡轮喷气式发动机,飞机可以在1.5万米的高空以2倍音速巡航。协和飞机于1969年进行首飞,1976年投入商业服务,到1979年停产时共生产20架。1996年2月7日,协和飞机从伦敦起飞,仅花了不到3小时抵达纽约,创下了民航客机的最快飞行纪录。虽然代表着航空史上的技术进步,协和飞机的盈利能力一直不好,这给投入了巨大资金的英法两国政府背上了经济负担。2000年,协和飞机发生了27年商业飞行生涯的唯一一次空难。一架法航的协和飞机从巴黎机场滑行起飞时,被前面一架美国大陆航空dc-10客机起飞时掉下来的长条形金属部件划破轮胎,轮胎碎片高速撞向油箱,导致油箱爆炸飞机坠毁,机上109人全部遇难,地面也有4人死亡。随后911事件接踵而至,国际民航业受到沉重打击,协和最终没有逃过失败的命运。2003年10月24日,协和飞机完成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后正式退役。
8. 无飞行事故却只生产了12架的法国达索水星
法国水星(mercure)飞机是由达索公司负责研制的一款双引擎窄体喷气式客机,目的是与波音737竞争130-150座的客机市场。达索公司在设计时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机翼后掠25度,机身比波音737宽,速度却更快。1971年第一架水星原型机在梅里尼亚克首飞,1973年生产型首飞也取得了成功,一年后又拿到了型号认证。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奇怪的是很少有航空公司对水星感兴趣,只有法国国内航空公司因特航空(air inter)在1972年 订购了10架。 加上两架原型机,到1995年退役时水星仅生产了12架,创下了民用客机史上最差的销售纪录。达索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70年代的美元贬值和石油危机外,航程不足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续航力只有1700公里的水星只适合西欧的国内航线,很难取得国外订单。虽然水星客机商业销售上失败了,飞行业绩却受到了同行的称道: 44万架次航班,36万飞行小时,运送4400万人次,无飞行事故,服务可靠性达到了98%。
9. 生不逢时的苏联伊尔-86/96
伊尔-86(ilyushin il-86)是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4发双通道宽体喷气式客机,可载乘客350人。1976年首飞,1980年投入商业使用。为了赶莫斯科奥运会时间节点,伊尔-86的设计出现了问题,航程方面达不到要求,现在只能用于二三千公里的国内航线或短程国际航线。到1995年停产时伊尔-86共生产了106架,中国新疆航空公司曾引进3架伊尔-86客机。伊尔-96是伊尔-86的改进型,装4台索洛维耶夫ps-90a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采用了超临界机翼、电传飞行操作控制系统和玻璃座舱等先进技术,与波音777和空客a340属于同一级别。该型机1988年首飞,1993年开始飞商业航线。前苏联解体后,由于资金等问题,伊尔-96的商业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伊尔-96至今生产了大约30架,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专机。
10. 多次试飞成功却无疾而终的中国运十
运十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大型喷气式客机的第一次尝试,全国21个省市300多家单位参与了研制工作。从1970年立项到1980年首飞成功,历时约10年。负责研制的上海飞机制造厂参考了波音707飞机的设计,因此与707外观有些相似。运十装配4台涡扇-8发动机,曾飞往北京、乌鲁木齐、昆明、广州、拉萨等地验证飞行性能,最大起飞重量110吨,巡航性能良好,实用航程达8000多公里。考虑到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和科研条件,运十的成功试飞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但是整个研制过程中运十只完整生产了两架,也没有正式投产。由于经费等原因,运十项目最终下马,是老一代航空人的遗憾。但是运十的尝试为中国研制民用大飞机积累了技术,培养了人才,为c919的成功首飞打下了基础。
未来航空发展的几大趋势:
趋势一:全球化浪潮下,竞争的结果必然是逐步形成少数世界性巨型航空公司瓜分市场。
未来会形成5、6个航空巨头。现在有三大联盟,我感觉三大联盟非常好,但是三大联盟没有资本的连接,一定会发展到有资本连接的结果。
2015年全球前12大公司,占全球36.6%份额:北美3家全服务+1家低成本,欧洲3家全服务+2家低成本,亚太3家全服务公司。为追逐利润,在全球化浪潮下,竞争的结果必然是逐步形成少数世界性巨型航空公司瓜分市场。
趋势二:国家未消亡前,就国家领空权问题,难以真正“天空开放”,所在国对外来航企所占资本有49%极限要求。
在国家没有消亡前,因为国家的领空权问题必然存在,因此真正要实现航空公司的“天空开放”是不可能的,所有国对外来航企在本国的资本都有49%极限要求。包括一直标榜自由开放的欧美,面对外资进入,仍保持非常强的排外或国家保护主义意识。不仅仅是经济上面的原因,还是政治和传统的原因。
趋势三:未来仍以四千公里单通道中型机为多。
在航空器及技术条件没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世界民航仍以四千公里单通道中型机为多,大型机为少、小型机通用航空巨大发展空间。未来仍以四千公里单通道中型机为多。在航空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我们认为未来世界民航仍以四千公里单通道中型机为多,因为人们的出门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求于航空,大型机毕竟有一定的难度,我认为小型机通用航空巨大发展空间。现在是会飞的汽车,未来20年、30年一定会形成低空飞行,在1000公里以内的城市可以飞机飞过去,这是20、30年之内一定会出现的。
趋势四:未来世界民航将划成八大主体客运市场。
因为四千公里机型为主,大型机主要执飞洲际航线,中小型机主要执飞洲内航线,并与大型机衔接中转,未来世界划成八大客运市场。
趋势五:五、六个世界级的航空集团的分布。
在三大联盟式的基础上,会在资本的连接,会形成五到六个世界级的资产相联航空集团,其可能分布北美2个、欧洲2个和亚洲2个。
趋势六:世界航空将以私营公众公司为主。
因为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且特别是飞机票的价格等,如果把世界比喻成一个大市场,航空公司就好像大市场里面卖葱卖酱的。大量的都会是几百块甚至是更低的价格,所以它的市场变化很快,国有的显然不适合,不管今天适合不等于在这个市场上面适合,欧美实际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私营的公众公司为主体,未来全世界必将私营公众公司为主体。
趋势七:中、短航线以低成本模式与长航线以舒适模式分野。
低成本模式和全服务模式将长期存在,但其外延内涵将趋模糊。中短航空以低成本模式与长航线以舒适模式。未来航空模式将以航程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