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经验分享: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经验之从材料升华

很多备考2020国考的考生经常问到一个问题:作文怎么写啊?申论写作文就是抄材料,感觉没有什么好写的,所以有时候连抄都不想抄。关于作文就是抄材料的观念一直存在于很多考生脑海中,作文能不能抄材料?作文要不要抄材料?作文参考给定材料,但拘泥于材料是什么意思呢?怎样才能不拘泥于材料呢?下边就与各位备考考生分享一下作文写作如何才能不拘泥于材料。为了快速增长,河北公务员考试公告不惜改变战略,重新布局产品,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什么是不拘泥给定资料?
纵观国考考试试题,不拘泥于材料几乎是作文的普遍要求,如:以下例题(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在国考中不拘泥给定资料前边往往还有一个要求,即参考给定资料。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既要源于材料,又要高于材料。
二:为什么不能拘泥于材料?
例题中的材料中写到: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在他3岁时,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就义,第二年,父亲彭湃在被捕,慷慨赴死而有的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写到: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大步向前。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在他3岁时,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就义,第二年,父亲彭湃在被捕,慷慨赴死几乎和材料一字不差,自己的思路和论证已经被牢牢地限制在了材料里,也就成了我们说的拘泥于材料了。所以,局限于材料内容会让作文语言表达生硬、死板;限制自己的论证思路;而且也容易使自己写的内容与其他人写的东西重复而无新意。所以,不拘泥于材料才有可能让作文脱颖而出,更加出彩。
三:如何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不拘泥于材料需要我们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有更多领悟和体会,从而针对材料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例题:城建设需要无,即空虚之用,隐藏于内的无形部分。瑞丽花园小区的李奶奶,虽然享受到了城建设舒适的环境、美丽的风景,但因为缺少了健身活动的公共空间仍感觉喘不上气来;历史悠久的南平巷,虽然拥有了繁华的商业,但却破坏了文化的传承,失去了发展的根。2013年湖南井盖吃人的事件现在仍令人心有余悸,今年的暴雨又使得一些城被淹一个城如果只有外在的建设,而缺少了公共空间,缺少了文化,将是一件多么可怕而可悲的事情!所以,城建设也离不开无,这是城发展的灵魂之所在。既有对材料李奶奶、南平巷的思考,又有对于城井盖文化的体会,避免了照搬照抄,达到了结合材料而又不拘泥材料的效果。
当然,不拘泥于材料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和练习。所以,告诫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既要两耳要闻窗外事,关注时事热点,做好写作素材积累;又要一心只读圣贤书,静心学习,全力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