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晒出新一年财政“钱袋子”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23.2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2.6亿元”“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日前召开的全县财政工作会议部署了2018年全县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字里行间释放出了新一年财政“钱袋子”增进民生福祉诸多新看点。
2018年
全县财政部门将主动研究财政新政策,准确把握形势,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面掀起“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新热潮。为确保任务完成,县财税部门将从抓收入、培税源,强监管入手,全面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加强对收入形势的分析研判,积极与国、地税部门沟通协调,确保依法依规应收尽收,切实提高收入质量。利用大数据平台,对重点税源、主要税种进行专题分析,识别税收风险疑点,做好风险任务推送,扎实推进我县税收查补清缴工作。严格非税收入征管,加快非税收入电子化征缴改革,强化对非税收入执收单位考核和监管,推进非税征管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建设,通畅征收渠道,降低征收成本,提高收缴水平和效率。增强“财税银”合作,发挥财政工作能动性,把扶持企业发展作为财政预算保障重点。继续设立新型工业转型升级、企业应急转贷、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完善政企对接服务平台。时刻紧盯重大项目,积极组织调研,找准地方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力求在政策扶持上精准发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年度内,对纳税上台阶、税收增幅快、税收贡献突出的大企业,给予政策性奖励,激励企业发展壮大,努力培植优质税源。同时,联合县国、地税、住建等关联部门,全面启动外来建筑业税款委托代征、联合征管工作,确保我县外来建筑业税收足额缴纳。依托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强化各成员单位综合治税职责,加强涉税信息传递,对重点税源进行跟踪管理。优化“预售查验征收”监管模式,加强与县房管部门协作,把好支付控管关,严防税款流失,确保对房地产、建安项目相关税收实行源头控管。
一边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一边是刚性支出持续增加
如何花好财政资金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就这一问题
会议也给予了解答:
“要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稳定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据悉,新的一年,我县财政部门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民生保障能力。细化预算支出安排,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做到科学调度、严格监管,把强化民生财政资金监管、杜绝“跑冒滴漏”作为维护民生利益的利器和管理底线。确保全县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确保重要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严格落实国家有关人员增资、社保养老等民生政策,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支出,在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结算的基础上,对预算单位资金申报、审批、拨付进行严格把关,提高“三公”经费的透明度。
在前期脱贫成效基础上
财政资金如何助力啃下剩余的硬骨头?
据悉,此次会议还明确,花好财政扶贫资金,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多头“蓄水”保扶贫。
1
发挥中央、省级财政资金的“引擎”作用。
东海县属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县财政本级财力严重不足,刚性财政支出较大,东海县做大做强财政蛋糕的同时,积极主动向国家、省相关部门提供影响扶贫资金分配的各种因素。科学论证、储备一批优质扶贫项目,大力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对东海扶贫资金、项目和政策的支持。
2
坚持地方财政扶贫投入“只增不减”。
研究建立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年加大扶贫投入额度,每年安排专项扶贫开发奖补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安排县级经济薄弱村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补助资金20万元/村。优先确保扶贫领域资金需要。重点用于扶贫产业园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
3
大力整合资金形成“拳头”效应。
将交通、水利、农业、农开、农机、渔业、林业等涉农涉贫项目资金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重点片区和经济薄弱村。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重点支持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项目建设, 力保扶贫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一村不让。
作者:淋红 建国 许华
往期
热点
东海撤县设市等工作紧锣密鼓进行
靠这种蔬菜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星级公厕亮相东海火车站广场
东海市民乐享10分钟绿色休闲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