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一直存在,宗教就有其生存的土壤。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这里暂且用我浅薄的宗教知识谈下我对佛教的看法,希望佛祖们不要怪罪。相传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但印度本土民众信仰最多的还是印度教,佛教没有在印度本地发扬光大的土壤。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道教,儒家思想结合,衍生出了适合在中国发展的佛教,因此产生多元化的神灵体系,大家如果喜欢看玄幻修仙类小说,可以参考下梦入神机的《佛本是道》。基督教信奉的是上帝,伊斯兰教信奉的是安拉,而佛教信奉的是佛和菩萨,如释迦摩尼佛,药师如来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由此可见中国民众信仰的佛和菩萨太多,加上道教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等,实在太多了。因此,中国民众信佛,想发财的时候求财神菩萨,想金榜题名的时候求文殊菩萨,想健康长寿的时候求药师如来佛,想生儿育女的时候求南海观世音菩萨。为了自己而求,为达到目的而求,不是纯粹的信仰了,至少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复杂多了。当下社会佛教乱象丛生,其根本原因还是佛教经典理论不够完善。如佛教出家人讲究六根清净,断绝红尘,却仍旧讲究孝悌伦理。商业社会经济社会对金钱至上的推从,也是导致佛教乌烟瘴气的外部原因。各种大兴土木建造庙宇,各种摊派,各种功德箱,开光物品大盛于世,何其丑陋。智者常说,懂的知识越多,越知道自己的渺小,越敬畏神灵,越是顶尖的科学家,越是有神论者,如爱因斯坦,牛顿,包括写《进化论》的达尔文也是有神论者。我也是相信有神灵,有佛祖存在。我只是痛恨传教者,接引人的胡言乱语,痛恨僧人的各种屡屡破戒的行为,把当下佛教推入末法时代。佛法是承认人与佛是平等的,依佛教导,求证佛性,将人性提升到佛性,人人成佛。“求人不如求己”也是佛的自我写照。现在各种对佛法的曲解,加上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思想的灌输,很多年轻人失去了对佛教的信仰。佛教佛法需要改变,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再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我丈母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已经皈依了,以前是个非常强势不好说话的主,自打信了佛教以后,性格改变了许多,与人为善,宽容大度了很多,这是非常好的一面。但是却产生了许多令人费解的习惯,如不能多看电视和手机(里面有魔),穿衣服要照自己的生辰八字五行来决定所穿衣服的颜色,我只能穿蓝色与黑色,忌讳红色。剪头发指甲要选日子等等,各种规矩各种禁忌。有口臭,皮肤黑等都是孽障。这种所谓的言论让我非常反感。还经常拿各种自发印制的书籍让我学习,让我感觉像传销一样。我丈母娘平均一个月在这上面所花的费用能有1w左右,不是危言耸听,已经把家里的黄金全部都捐献给寺庙。每天点香点蜡烛,隔三差五往寺庙里送米,油。还有做法事,办斋饭,开光活动,捐修庙宇等支出。虽然花的是她的钱,但是我觉得这样很不好。佛法云,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是要求信众供养他们,而物质需求主要供养的是僧,因僧人是不从事生产的,才有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的灭佛运动。河南是古代中国的中原,是最繁荣最昌盛的地方,佛法在此地广为流传,加上人口数量大,不好谋生,因此和尚出自河南的多!我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挺复杂,我相信佛的存在是唯心的,但另一方面我又是唯物的,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部分是吃穿不愁,物质需求满足的大龄女士,老太太,退休干部信佛多,像我这样的小年轻少之又少。有些时候我经常和我丈母娘讨论我对佛教佛法和僧人的看法,由于我们辈分不同,我的想法她往往嗤之以鼻,但僧人说的话她却非常认同,常教我们对待僧人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一样,希望我和我老婆早日皈依…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看到了僧人用苹果6s,开奔驰宝马,看到了方丈主持以佛事大肆敛财,看到了出家人贪图享受谎话连篇,看到了各种寺庙承包经营,看到少林寺在末法时代的风口浪尖,看到像我丈母娘的信男信女胡乱放生。佛教改变刻不容缓。不改变自身,将会淘汰,信佛会发大财享安康,不信佛会下地狱受诅咒这样的典籍要修改,要劝人向善,而不是用诅咒来威胁。多与社会民生社会慈善结合,将信徒所捐的财物用于社会,资助贫穷困难的民众,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佛教回报了社会,佛法必会源远流长,因为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妄议佛法,希望佛祖不要降罪,阿弥陀佛。
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
本文是索达吉堪布的开示,节选自《前行广释》68课
今天讲“因果不虚”的第三个问题——一切为业之自性。
这个内容很重要。
现在许多人皈依佛教、修学佛法,认为自己是多年的佛教徒,可真正用智慧观察内心时,或许连因果正见都没有,对善恶有报半信半疑,行持善法也没有动力,究其原因,这种种现象就是不信因果所致。
所以,对于因果不虚的道理,我们平时要去研究、去思维,在相续中经常串习。如果没有这样,只是表面上办个皈依证,表面上依止一位上师,表面上看看书、守戒律,内心中却连因果正见也不具足,那并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大家既然对佛教有信心,这种信心就千万不要变成迷信。现在无论是藏地还是汉地,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其实佛教不是迷信,它的教义千真万确,可佛教徒中有些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些根本没有去思维,如此,其见解就带有邪见的成分,信心带有迷信的成分,一旦遇到不良的环境或不好的朋友,就会像劣质产品脱色、变质一样,自己也是人云亦云、随风而转。
因此,佛教徒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真正感受到佛教的教义。这一点,我三番五次地强调过,这也是我自己多年修行积累的经验。假如你们将大乘教义乃至佛教中任何一个道理,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这比获得金钱财富都来得珍贵。作为一个修行人,倘若能拥有正见的如意宝,就算你身无分文,也依然十分富裕。
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们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学习佛法、思维佛法、再再串习修行,若能如此,不管你遇到什么违缘、障碍,信心和智慧都不会退。这种不退是否有意义呢?当然有。假如佛教不符合实际真理,像一些世间学说和思想,完全是颠倒、错误的,不会给今生来世带来快乐,那退了也没什么可惜。
但佛教的教义并非如此,经过无数的实践证明,它能给我们生生世世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所以,佛教中强调的业因果、依止善知识等内容,我们每个佛教徒都不能忽略、轻视。否则,纵然高攀再大的法,除非你是利根者,不然,普通根基的人完全是舍本逐末,没有多大意义。
当然,大圆满、大手印这些高深莫测的境界,我自己也很有信心,年轻时依靠上师的慈悲摄受,在不同地方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言,并将其一直视为如意宝,有时间就不断修持。
因此,高法的确也非常重要,这个我并不否认。我之所以不断强调不能高攀大法,并不是让你们永远停留在加行或显宗教言的基础上,不能希求更深一层的窍诀,而是在提醒大家:
若想得到这样的深法,它的前提条件必须要具备,闻思基础一定要打好。这一点务必要了解!
----《前行广释》68课节选
讲得不错
宁愿信道。也不信佛
只要坚持真善美,信道信佛信有何不可
好。说的好。鼓掌。
对啊,所以宗教信仰是自由的
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做中国梦吧
手机打字没办法
老一辈的信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