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入夏之后气温居高不下,用电量也随之攀升,汕头供电部门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供电负荷。8月21日13时55分,汕头电网负荷达到3544.3兆瓦(千千瓦),同比增加1.72%。据了解,这是汕头电网今年以来第三次创负荷新高,距离今年首次创新高的8月7日13时51分,仅仅过去了两周。
如此大的供电压力并非汕头独有。今年以来,广州、深圳等地均出现大面积停电,根据事后的调查,停电的原因与变电站或者变压器负荷过载有关。那么,汕头有没有像广深一样存在因为超负荷工作而出现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汕头供电部门面对负荷压力是如何应对?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澄海区用电量全市最多
电网负荷屡创新高的背后,是城市用电量的不断攀升。
汕头供电局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汕头全社会用电量109.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增长速度较2016年同期有所回落。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4.02%,是拉动全社会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城乡居民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20.88%。
根据供电局数据,澄海、潮阳、潮南三区的用电量均超过全市供电量的20%,总占比达全市65.6%;在这三个区中,第二产业均为用电大户,占总用电量均超过60%,澄海与潮南的第二产业用电比重更是超过70%。
实际上,电网负荷与地区用电量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电网中,发电厂负责发电,而供电局则负责将电厂的电通过高压电调配、输送到城市各个角落的变电站、变压器,再由变电站或者变压器降压之后输送到用户端,因此,变电站、变压器在电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这可以从变电站及变压器这些配变设备的负载数据中得到印证。目前,整个汕头市拥有26260台配变设备,其中有11917台为公用配变设备。
在公用10kV配变的负载情况统计中,澄海、潮阳、潮南三区的重载配变设备数量分别为176台、210台及253台,分别占比4.80%、8.25%及10.22%,从数量上看,三个区的重载配变设备数量均超过金平、龙湖、濠江以及南澳的总和。其中,过载配变设备数量更是达到了40台、78台及69台,合计占全市过载配变设备的94.44%。其中,金平、龙湖两区重载配变设备与广州、深圳相似,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地区。
在供电部门看来,虽然澄海区用电量全市最多,而且重载配变设备数量也不比潮阳、潮南这两个负载比重较高的地区少,但是相对而言,澄海区供电负载压力不算太大。这与范围内的配变设备数量有关。澄海区拥有汕头市最多的公用配变设备,达3669台,虽然潮阳、潮南两区的公用配变设备数量也分列全市公用配变设备数量的二三位,但是2545台及2476台的数量较澄海区而言仍有较大差距。
汕头电网建设实现任务过半
从目前情况来看,发电厂的生产能力足够供应整个汕头的用电需求,但在配电方面,由于配变设备建设进度受阻,供电存在一定压力。
配变设备建设受阻的一个原因则是民间对配变设备存在谣言,诸如配变设备会产生致癌辐射、影响身体健康等谣言层出不穷,对此,供电部门也多次进行科普。
在潮阳、潮南地区,220kV渡美输变电工程建设滞后影响较大。受其影响,潮阳、潮南两区局部电网电力输送瓶颈日益凸显,特别是110kV东洋、仙马、南湖、陈店、新联等5个串供变电站所覆盖的区域供电矛盾尤为突出,导致潮南贵屿、陈店等个别地区出现用电紧张情况。供电部门从4月20日开始,不得不在沿线实行错峰用电。
对于这个问题,汕头市、区两级政府均较为重视。目前,220kV渡美输变电工程建设的选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完成,有望在2019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除了220kV渡美输变电工程建设取得进展外,汕头供电局还在上半年的电网建设项目中实现3项投产、3项开工、13项取得突破,在用于电网建设的年度计划投资8.29亿元资金中,截至6月底已经完成3.9亿元,其中主网完成1.31亿元,配网完成2.58亿元,电网建设基本实现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
在配电设备建设的同时,供电部门也通过技术改造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提高设备的输送能力,满足短期供电的需求,一方面临时借用省公司管辖的220kV两铁线,采取220kV线路降压110kV运行接入潮阳区、潮南区局部电网;另一方面积极向省公司申请资金,分阶段对上述五个变电站及输电线路进行技术改造,这一阶段的改造准备到9月4日完成。
另据了解,在8月中下旬,汕头供电局将对110kV仙南线、南陈线以及110kV南湖变电站设备进行停电改造,届时陈店镇、贵屿镇将实施错峰限电。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