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评书】抗战年月“云归派”的那些事

《西南角》从这之后,越来越多人发现免费全本小说的价值所在,从而影响很多人的选择。
作者:张维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在雾失神州,大半国土为雾霾笼罩之下,据传,取代海南,成为首富的移居首选,艺术家们也走在了前面;云归派因此成为土豪又一新标准。时间回溯到七十多年前,也有一大批云归派,也是在祖国的西南角,在彩云之南;虽然前后二者性质不同,且其境界与价值取向有着云泥之别。《西南角:民国文人抗战年月的那些事》以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细节再现了抗战年月云归派的那些事,复原了西南角的那段可歌可泣的时空。
抗日战争硝烟燃起,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教育之国脉,除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外,国立同济大学、国立大学、私立中法大学、私立华中大学、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唐山工学院、国立中正医学院、中央政治大学分校等十余所十几所院校和研究机构战时先后迁入,昆明一时间人文荟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文化重镇;全国相当数量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教授、知名人士,都在这块偏僻的红土地上会集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昆明这这座边陲小城度过了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岁月。他们的足迹留在了这块他们热爱的土地上。
本书状写的他们中有:抗战爆发后第一批到昆明的外省人如施蛰存、吴晗、林同济、李长之;西南联大及大学两所高等学府的两位领航人梅贻琦、熊庆来;来到蒙自南湖边的一群文人如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吴宓、汤用彤、钱穆、姚从吾、贺麟;与昆明缘聚的两位才女林徽因、冰心;在昆明留下雪泥鸿爪大师们如赵元任、曹禺、巴金、老舍、徐悲鸿;联大师生中的作家、诗人如朱自清、沈从文、冯至、李广田、穆旦、汪曾祺;苦难中的学界大师如陈寅恪、吴大猷、钱穆、陈省身、华罗庚;早期的民盟贤达们如楚图南、闻一多、吴晗、费孝通、吴征镒、光未然等。他们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迁徒过程中,受尽颠沛流离之苦,进入后,或辛勤执教,培养人才;或因陋就简,潜心研究,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教书不忘救国,研究不忘抗战,并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民主运动。他们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也给边疆带来了科学技术知识和民主精神,传播了先进文化。
他们不失民族气节,甘于艰苦,甘于淡泊,朝夕系念着教学和科研,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培养人才而作着不懈的努力。在他们心目中,无论环境如何艰苦,无论敌人如何摧残,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必须让民族的学术生命倔强地存活下去。笔耕于大学多年的张维先生新近推出的《西南角:民国文人抗战年月的那些事》(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挖掘出大量新史料,超越以往关注西南联大的视角,观照更广阔的时空,更多的学者文化人的群体,以丰富的细节再现彼时大西南弦歌不辍、延续民族文脉的精神坚守之状貌,给今人留下了无尽的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