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十二帝系列专题讲述之大清第三帝——顺治帝(二)


六岁的福临登上了皇位,而他的从政历程也和他的名字一样,他在七岁的时候完成了他的祖父和父亲28年都未完成的心愿——迁鼎燕京。
1644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下太原,占大同,陷宣府,破居庸,掠昌平,焚皇陵。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杀死,杀伤自己的妻女之后,在煤山自杀而死,276年的大明皇朝灭亡了。
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城,消息传到了大清,激起了大庆的斗志,多尔衮和范文程等人分析了明皇帝死后当时的军事形势,他们决定利用当时明朝百姓对明朝的不满情绪,兴师入关,涿鹿中原。他们对百姓说;我们是为了给你们的皇帝报仇,不会伤害你们,而且如果有官员愿意从降官职依旧,百姓投奔的话也可以让你们安居乐业,我们的军队有严格的纪律,肯定不会伤害无辜。
四月初九日多尔衮统帅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等一共十四万大军,奔向山海关。从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展开山海关大战,吴三桂投降归清,与清军联合,经过激烈战斗,李自成战败。之后多尔衮带军直逼北京城,沿途官兵都献城投降,率表称臣。李自成四月二十六日败归北京,四月三十日,匆匆称帝,放火烧毁紫禁城一些宫殿,然后弃城逃走。
五月初二,多尔衮进入北京城。
之后, 睿亲王多尔衮建议迁都北京,但英郡王阿济格表示反对:“初得辽东,不行杀戮,故清人多为辽民所杀。今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以镇燕都。而大兵则或还守沈阳,或退保山海,可无后患。”多尔衮以太宗皇太极遗言回答了其胞兄:“先皇帝尝言,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况今人心未定,不可弃而东还。”
年方7岁的顺治帝,自然采纳多尔衮迁都的意见。同年十月初一日,顺治帝因皇极殿(今太和殿)被李自成焚毁,便在皇极门(今太和门)张设御幄,颁诏天下,“定鼎燕京”。
福临戏剧性地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在这个舞台上活动了18年。这18年,他做了8年傀儡,其间主要是摄政王多尔衮在发号施令;后10年才逐步实现乾纲独断,当上了主角。顺治朝的18年: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是其六大弊政;定鼎北京,保护皇宫;攻占南京,统一中原;废除三饷,兴利除弊;亲善蒙古,治理西藏;惩治贪官,整顿吏治;崇文兴教,倾心汉化,则是其六大功绩。历史学家对这段历史的评价可说是毁誉参半。
福临在人生的舞台上活动的时间十分短促,24岁时就匆匆谢幕。福临的人生,短暂却绝不平淡,他的亲情,他的爱情,甚至他的死,都让人褒贬不一,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