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创业,大家仿佛立刻被打了鸡血,空有一股一腔热血无处撒。随着雷军的一句:站在风口上猪都飞起来。被网络疯传,大家都想做飞在风口中的猪。对于创业者来说点子是最重要的,在创业大潮下,很多人觉得风投,资金、扶持无处不在。然而万事俱备,只欠点子。
乔布斯提出非同凡想的广告语,以独具匠心的产品创新带来了巨大的产品附加值。还有很多做出开创性的独特价值或技术更新的创业者们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宜家的英格瓦坎普拉德坚持以最低限度的价格销售高质量产品,终于让人们相信廉价商品也可以做成高端生意;比尔盖茨带着微软走大众化的产品开发方向并赢得市场,做出令全球广大电脑用户依赖的操作系统;曾短暂取代盖茨问鼎世界首富的zara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用时装民主化的理念打造了一个快时尚帝国……想法不仅可以创造财富,也真的可以重塑我们的生活。
那些灵光乍现的时刻,其实不是等来的,或是空想来的。认识自己、观察生活、理解市场,下一个非凡的想法也许就会在你脑中浮现。
创业的脑洞从哪开
互联网创业大潮已经轰轰烈烈地推进了很久。有年轻人感叹,如今似乎生不逢时,那些改变世界的点子都被别人想光了。不过,这个变动中的时代永远不乏撬动世界的“点”。纵观过去许多创业案例,可以发现,其实工作、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创业的灵感来源。正如现在势如破竹的拼多多,又是怎样在淘宝、京东和唯品会这三大电商中分得了一杯羹,成就了现在3亿多的用户,靠的正是对于市场敏锐的洞察力。
发掘你最擅长的专业领域。专业性是创业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在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领域内选择创业项目更容易着手。腾讯公司的马化腾就是典型的专业派,早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创业之前还在作为中国电信服务和产品供应商的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工作过,当时主管互联网传呼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后来办自己的互联网公司可以说是无缝衔接。从专业出发未必是理工科技术流的专属。创业本身需要多学科的复合型知识,不论是技术开发,还是打造产品、市场推广,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知识,都可以成为创业点子的来源。
解决无法忍受的生活困扰。倾听人们的吐槽,哪里不方便,哪里就有创业的机会,所谓的创业就是给人们解决问题,这是最朴素的创业之道。对于生活中的难题,与其抱怨与忍受,不如自己想办法去改变。如果很多人都与你有着同样的困扰,也许一个巨大的市场就被打开了。2010年、2011年前后,当饿了么在上海各高校附近派发传单时,立即得到了许多校园宅人们的注意。对于那些不爱出门的学生宅来说,如何足不出户吃到饭的难题终于有了一个解决办法,饿了么也很快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学生创业项目之一。
从对竞品的分析中找破口。有些创业公司在工作时曾经对竞品有所研究,分析竞品的优势、弱势后,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打法。比如,美国打车应用lyft与uber处于竞争中,uber因为出行安全等问题遭遇了一定的信任危机,lyft则着力改善人们对于网上打车的担忧,非常重视社区运营。lyft组织了司机乘客的落地聚会活动,还会调查司机的车管局记录、犯罪背景等信息,并对司机进行面试和车辆检验、两小时培训,让司机熟悉这项服务,试图以此增加用户的信任度和粘性。
对竞品的分析包括基础的功能、界面、交互方面,此外还有对竞品企业的基本面分析,要考察这些竞品的产品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区域、团队背景有哪些特征,融资与盈利状况等。现在市面上有5c、bcg矩阵、swot等企业分析工具可以使用。
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靠模仿来创业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可以帮你少走弯路。比如,帮旅行者找到短租公寓的airbnb、提供租车服务的uber,还有多年以前就风靡的facebook和twitter,这些生意在海外兴起后,很快就有中国创业者在国内进行模仿。
同时,现在也有许多中国创业者在做跨境创业的尝试,把在国内发展得较好的移动支付、细分市场电商、知识付费等模式带到海外市场。不过,简单粗暴地复制移植也不一定能成功,要深入研究原型,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捕捉创投的风向。还有一些创业者采取较为被动的方式,追随创投圈的风向来找到自己的创业点子。创投是嗅觉非常灵敏的行业,有市场的领域就有资本进入,透过各种创投领域资金风向报告,可以发现资本前行的足迹,为自己的创业作参考。
全方位地评估创意的价值
当然,空有一个创意还不够。有一种声音认为,你的电子是最不值钱的。这一意见并非彻底否定点子的价值,而是强调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脑袋一拍就蹦出来的创意也许不值钱,经得住推敲与实践的点子才珍贵。许多创业者对自己的点子过分自信,只有一个大致的创业方向和感人的情怀故事,没有想到实际的商业价值之低和执行困难之大。创业立项前可以先在小范围内先做做调研和验证。
评估创意的价值需要考量很多方面,包括是否有明确切实的需求、可观的市场规模、足够的创新程度、实践的可行性、盈利空间等等。
对需求和市场规模的判断很令人迷惑。许多创业者喜欢谈“痛点”,然而不是所有的痛点都能转化成高价值的需求。2015年、2016年,正当共享经济高速发展之时,各种各样的共享项目涌现出来,共享雨伞、纸巾甚至健康秤、按摩椅等冷门用品都被创业者们生成创业点子,后来大多不了了之,收割完一波投资之后就没有下文了。这些创业点子要解决的需求不够强烈和稳定,不足以支撑起一种新型商业。有高价值的需求至少应该是一种迫切的、常常出现的、可持续的需求。
创新程度偏低的问题经常出现在运营驱动的创业项目上。目前国内遍地开花的创业项目中,很多都是面向消费端、靠运营抓住用户来生存的,因为创新程度、技术含量不够,竞争壁垒也低,这样的点子显得越来越不值钱。而技术驱动的创业项目则往往有高精尖的特征,在初期阶段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含金量。
可行性是打醒创业者的一记重击。有一个金点子能保证正确的创业方向,然而目标能不能实现,还要看技术、政策上的可行性,还有团队的执行力。实践过程中遇到意料外的情况,考验创业团队的时刻才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