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伊份董事长施永雷:打造“内生态”壁垒,再定义“新鲜”零食

来伊份董事长施永雷知道网
引领零食业念好鲜字诀
零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需要追求新鲜?
人们对新鲜的认知有多个阶段,施永雷说,小时候父母炒花生蚕豆,即便放了几天变软了,但只要能吃就不认为有问题;后来大家开始追求保质期内的新鲜,比如用盐用糖来腌渍食品让保质期变长;而现在,新鲜则意味着健康、营养,以及由此产生现制和伴随需求。
事实上,20年来,来伊份正是扮演了引导消费者对零食新鲜概念不断进化的启蒙者角色。
从首创的手抓包,到如今的一人食零食,背后是对即食新鲜消费的洞察与苛求。
此番新鲜零食品牌战略升级,则是来伊份对新鲜概念的再定义。
施永雷介绍,从新鲜的原材料,到针对少盐、少糖、少油食品的锁鲜包装技术,从0瑕疵的生产工艺环节,到冷链运输、30分钟送达的保鲜服务,鲜字诀贯穿了来伊份的全产业链。
鲜亦成为来伊份新品研发的主攻方向。
据悉,当前来伊份以每周出新品的频率不断聚焦新鲜零食,优化产品结构,探知市场趋势。
施永雷介绍,来伊份庞大的研发团队一方面对接国内外各大食品研究所,将最新的口感、口味进行转化落地;另一方面则向地方小吃、甜品店、熟食店等等传统餐饮取经对标,寻找更新鲜的方向。
不仅如此,来伊份的管理体系也在围绕鲜字不断升级。
首先是中央厨房式的供给保证产品新鲜度和口味的标准化,我们对800多个品类进行分类管理,高频食用的会越做越新鲜,储备性的则适当延长效期。
施永雷说,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实现所有门店每日配货,例如新鲜一人食产品必须当日生产,日销日毕。
将零食的新鲜度对标生鲜界的日日鲜,来伊份由此延伸了零食场景的深度。
早餐预售取货、午餐动销折扣、下午茶时段外卖、晚餐佐餐的分级折扣活动,来伊份将零食概念无限拓展,创造出了以鲜为要的新物种。
现在,零食与主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施永雷举例,例如一人食的鸭脖、火锅味鸭肠等,既可当零食来吃,也可喝着啤酒做佐餐,还可配饭做主食,在传统零食与主食的边界处,就是新鲜零食的蓝海。
来伊份新鲜零食标准发布
全域出击的零食业巨人
在近年来竞争激烈的零食领域,拥有2800家线下门店的来伊份是当之无愧的巨人。
那些深入社区、出现在街头巷尾、商场一隅的一爿橙色,曾是老百姓心中新零食的定义者,但也曾因线下路径依赖被认为在互联网经济的竞争中缓了一步。
在施永雷看来,与那些从线上到线下的零食品牌相比,线下基础雄厚的来伊份进行线上扩张显然更具优势。
我们庞大的线下门店有着天然的流量,由于这些渠道、流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20年的精耕下,对于消费者的互动了解、信息管理也有深厚积累,施永雷说:线下的复杂度要远高于线上。
也正如此,来伊份在充分布局各大电商渠道外,更是自建线上平台,着力打造来伊份app。
施永雷将之称为内生态。
app与线下门店,打通了来伊份闭环式的体验服务,通过会员注册、服务号内容福利、到家电商与更多的玩法裂变形成来伊份独有的核心留存平台。
这将是一个非常具有凝聚力的工程,施永雷评价说,当用户凝聚在来伊份的内生态之中,会产生远超于通过外部电商平台所能捕获的忠诚度,更加直接的消费者触达可省却中间费用,提供更好的品质与服务,同时将各种权益让利于消费者。
在施永雷的计划里,来伊份以全网触达为目标,不仅将线上内生态做大做足,更不会放弃筑造线下壁垒。
据悉,在未来2-3年内,来伊份将在全国开设6000家门店,较前20年总量翻番,而更加长远的计划是要实现全国一万家门店的万家灯火计划。
而其中引人瞩目的创新更在于,以提供新鲜零食为核心,不同的选址位置,门店的定位和产品服务会有所不同,施永雷说,商场里是品牌体验店,交通枢纽是对外窗口店,社区里是服务型的生活便利店,四五线城市则是来伊份小店,更加本地化、特色化。
这种因需而变、精细化管理的创新思维成为来伊份巨人出击的底气。
谈及在新鲜零食战略下来伊份未来的全域性角色,施永雷说:我希望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平台,但新鲜零食始终要成为来伊份最鲜明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