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建设绍兴海口、港口经济带


我们绍兴滨海新城沿江,位于江、海交界处,是钱塘江与杭州湾出海口显要位置,地理优势极佳。
卫星云图显示:

我们绍兴滨海新城沿江,位于江、海交界处,是钱塘江与杭州湾出海口显要位置,地理优势极佳。
卫星云图显示:

把江东铁路连上就有建港口的价值了。

淤泥很严重,导致航道堵塞,所以上虞港也一直无法运营起来

又不是国家通航行,又不是马六甲海峡,

你知道什么叫深水不冻港吗?

不是靠海就当成港口

楼主先去学习下建港口的要求,不然中国几千里海岸都是港口了

五楼、七楼很专业,八楼、九楼说法就有点偏了。智慧绍兴,就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就怕想不到,是做不了;现在大家在想了,已经积极在呼吁。我们认为,不久将来,会有绍兴自己的海口、港口的经济带。

杭州湾难建大港口

以绍兴海涂4,5米深的水位,假如真的上马港口码头设施。实际产生的效益也不见得会很好。在航运业如此发达的今天。靠几千吨的船撑起来的货运量是很难把港口经济做大做强的。这点政府决策部门肯定考虑过的。

楼主说的,我们绍兴海涂水深4.5米,是足以满足3000-5000吨的海船和江船进港,在陆路运力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改变方式提交上层决策并实施,是何乐而不为的事呢?特别当今的大物流的环境下,我们眼看着,陆路吃紧,水路闲置。假如说,每天进港卸货在10000吨以上,那么年吞吐量就达到近4,000,000吨。如果按大物流加长运输车,每辆50吨计算,在陆路上,运输量就达到80000车次,运输半径暂时忽略。因此,80000辆的车次(有可能,一旦水路运输成熟,这数量还会成倍地放大),在陆路上的运力,大家都是知道的,带来多大的消耗,道路破损、油料浪费、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这些情况都是我们上层决策的重要的依据。假如,我们能够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问题的,应该从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充分考虑,而不是说,眼前的利益如何?老百姓是可以等待,而决策部门能等吗,或者说是.....。

璧炲悓姝ゅ垎鏋愩€傚姙娉曡偗瀹氭瘮鍥伴毦澶氥€?

13楼有理。办法肯定比困难多。

正能量!

上虞的封闭式码头不是老早在论证了,只是不知道结果如何。楼主振兴绍兴经济拳拳之心可敬可佩。只是上马这样的工程需要上面的支持还有我们绍兴自己的意愿。钱塘江上的卧龙电气码头有人清楚运营情况吗?可否介绍一下。

绍兴老早就在上虞建设有出海码头,当时就有报道。据说投资几千万。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在使用?要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充分论证,谋定而动。

笔者,从沿江出海口一带,实地多次了解,现在确有二座试验性的码头,上虞卧龙、萧山临江,因设计考虑是试验性为大件物品出海的码头。说明可以建设码头,有海口和港口的作用可以发挥。

卧龙码头是重件码头,卧龙运重件的,也对外营运。那种几十顿重件,路上运输的话路过每一座桥都要检测过能不能承受
所以水运很划算
卧龙码头通航能力不佳,但是一个月一次船只进港还是没问题的
他兼顾的散货装卸估计从来没用过
我也没见码头停泊过货轮,原来老上虞港在的时候每次去都能看到船只卸货,现在这个码头比不了了

回19楼( tel9207)的帖子:
上虞封闭式新码头已经在造了,改为船坞式码头两个,上个礼拜去刚看到
上虞造港最大敌人不是水深,杭州湾的强潮涌流,刷深到10米是小意思,上虞这次填海之前,我看到他们施工图上最深处是-24米(按照黄海0点高程算的)。
上虞造港最大敌人是填海导致潮流变化,潮流一变水深就变。老上虞港就死在这里。上虞造港 余姚填海,把老上虞港附近潮流改变了,况且如果上虞不填海,原本上虞的海会被余姚填去。本人老家虞北,从小就看着上虞余姚两个县市怎么一点点蚕食大海。
这次国家看不下去这么蚕食杭州湾。划了一条拟围规划线,可是上虞还是越过了这条红线(题外话,红线外填海区国家不给开发)。但可以确定的是以后杭州湾南岸是不会再填海了,所以上虞才敢再次提出造港。
不过可以的是填海后上虞杭州湾断面大大缩窄,潮流海况更加复杂。造港没那么容易了。
封闭式港口,我查了一下,国内一个都没有,国外,只有在经济条件非常好的条件下花大钱造封闭式港口(鹿特丹是封闭式港口),新上虞港,有点悬,填海和港口是冲突的,自作孽

上虞的新码头是造在卧龙电气码头旁边吗?如果是造在这里想想应该可行。江对面海盐澉浦有个长山码头。大概也是几千吨级。和上虞新码头位置上面也差不多。而且澉浦水面是钱江潮的起潮点。潮流应该没盐官那边来的激烈。况且人家运营了好几年了,其中的经验我们可以去请教。码头对面的澉浦锚地我们也可以共同使用。船只涨潮了就在锚地抛锚等待。平潮了可以靠港卸货。前段时间有新闻说上虞海涂有艘几千吨的运沙船在岸边偷偷卸货,被执法人员当场抓住。那既然一条没保障的几千吨货轮可以抵岸卸货。经过合理论证,巨额投资造起来的码头难道就不能正常运营。百度文库里介绍讲到,由于余姚上虞的围涂工程,钱塘江在这段区域断面变小,靠近上虞海涂的南股槽在海水的冲刷下变深,并且水深和航道有趋与稳定的迹象。这应该是造港口最好的一个信息。

上几楼几位确实很关心,我们绍兴海口与港口的建设情况,从我们的海涂海涂,意在我们没有很好去利用它,而变成海里的涂滩的。如果被人们所关注了,利用了它,就很难变成大面积的滩涂了。我们曾在海边和江边生活较长的时间,有些滩涂都是人为造成的。刚才22楼谈到的砂船卸货的案例,说明我们应该大胆开发建设海口和港口的经济,这不是不可能,而是只要我们重视开发,应该没有问题的。21楼说,上虞封闭式新港已在建设了,不知位置在哪儿?能提供卫星图片吗?据说,现在的上虞码头已停止作业了,准备转让出售了,不知为什么?

可以建设“闭合式港”,这一原理是指在潮差大的地区,利用高潮位增加码头水深,修建船闸将内港与外航道隔开,涨潮后满足吃水要求时,交替开关上下闸门,供船舶进出港,落潮时,利用闸门始终保持内港的高水位。此时,港池内水域就如同内河湖泊,船舶可以安全地装卸作业、避风锚泊及其它作业。

封闭式也不可能,杭州湾的海潮和泥沙是你能抵抗的?上虞的海塘每年都在外移!即使建了船闸也通不了多大的船!余姚,慈溪都建不了港口

回23楼( tel9207)的帖子:
新码头造在卧龙码头东面 这个码头很难造,楼上可能说中了,好像停工了,造不下去还是什么原因(两个船坞式码头)
我从小在杭州湾边长大,也查过很多杭州湾资料。无数次看到杭州湾潮起潮落,也看着杭州湾一大块一大块被蚕食,杭州湾的海涂撅哒多数是人为造成的,不人为促淤根本没那么多海涂
这个码头难造之处在于,水太急,水流太乱(此处简直是乱流),船只很难靠过来,同时深槽不稳定(乱流自然不稳定),水流对岸线变化极其敏感。仓促造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废港。
造卧龙码头时候。原本认为码头下面会是冲刷深槽,结果潮流完全不听人工岸线使唤,有段时间码头下面都变成了海滩。

自然界真的太神奇了,有这么好的沿江出海环境,建不起一个适合我们大家自己的港口,象这些海涂上的泥沙,千百年来我们的钱塘江流域,就是这样生成的,当今怎么会越变越感到可怕,是不是钱塘江上游各支江建闸作坝,日积累月造成有些泥沙该冲的没有冲走,江(海)床底越抬越高,泥沙越积越厚。还有呢,上层也看到这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也只好以时间来换空间。
淤泥这问题,可不可以用人工来干预的办法,现在我们内河正是这样在做。内河由于多年来没有人来清理河道淤泥,在农村过去有捻作肥的办法,进行疏浚,一直没有堆积河床。如现在海涂,采用疏浚的办法,局部解决,可能也会好些。因疏浚工程,是以开发、改善和维护航道、港口水域的主要手段之一。假如能够干预解决的话,包括其他手段,按现代工业化作业的手段,应该可以尝试综合开发。比如,疏浚的淤泥可以填作建筑用土,或者可以用作农业用土。如果这些手段能兼用的话,真的是一举两得。

上虞余姚段水深分布图。来源于船讯网

上楼的水深分布图,虽然是2016(船讯网)近阶段,但请教了相关行业勘测部门,他们的意思,这水深有些没有到,有些位置还要深点。有近期实际水深测绘图?

看来绍兴造个出海码头真的只有望梅止渴的份了。27楼的意思是如果可以疏浚的话还是有希望的,我觉得凭HANGZHOU湾这么大的流域面积想疏浚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从萧山闻堰到海宁丁桥大缺口是一个巨大的沙坎,不把这个沙坎搬掉下游的上虞段江面即使挖的再深也没用。疯狂的泥沙还是会顺流而下把疏通的航道给堵上。而且想要上马这样的巨型工程不动用国家的战略资源是不可能的。绍兴是三线城市不是上海,也不是南沙。国家会答应绍兴花费如此巨大的资源去给绍兴造个几千吨的出海码头吗?图门江通向日本海出海口才多少路。如果能打通了国家又多了一条东出日本海的战略通道。但是到现在还是停留在书面上。如此大的战略构想国家还在斟酌当中,何况我们小小的一个出海码头。还是让时间去证明吧!也许几十年以后科学更发达了,又有了更好的办法。就象嘉绍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