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云管理服务提供商bespin global获得了总额超过1.7亿元人民币,由新科电信媒体(stt)领投的新一轮融资,而就在2017年的7月,他们刚获得了由君联资本领投过亿元的a轮融资。半年来密集的合计近3亿元的融资,不仅显示了资本市场对bespin global的看好,同样也彰显了对云管理服务提供商(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msp)市场的期待。
gartner魔力象限上的新物种
2017年3月,gartner发布了第一版全球公有云管理服务提供商msp的魔力象限,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个“新物种”的出现,来自于云计算时代发展的衍生。当企业纷纷拥抱云计算,从传统it转向云端,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云服务提供商也爱莫能助,为企业上云提供服务的msp应运而生。
在报告中,gartner对上榜msp的要求是需要在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gcp等)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专长,拥有功能强大的云管理平台,尽可能利用自动化的托管服务,能够交付针对云优化的解决方案,不管客户在部署新的云原生应用程序,还是从现有的传统数据中心迁移原有的工作负载。
有数据显示,2017年msp的市场规模为271亿美元,5年之后,这一数字将超过500亿美元。gartner称,2018年,超过75%的完全成功的实施都将由专业托管服务提供商来交付。在一众上榜的企业中,唯一来自亚洲的入榜企业bespin global格外吸引注意力。
这家企业在2015年12月才成立,定位于帮助大型企业安全、有效地上云,实现业务转型。在此之前,bespin global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李翰柱(john hanjoo lee)曾于1998年创办了服务器托管公司hostway,而bespin global就是hostway内部孵化出的新的商业模式。因此,bespin global既有传统it上的经验积累,也有对云计算趋势的洞察。2017年,公司的全球收入增长了6倍,其中中国市场增长了13倍。
bespin global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李翰柱(john hanjoo lee)
在谈到传统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李翰柱认为传统企业需要采用云it去更好、持续地收集数据和利用好数据,通过数据来增长收入和提升业务。“因此,高效地利用好云的底层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软件。它需要建立在devops(开发、技术运营和质量保障三者的交集)之上。如果只有云,而没有devops的话,创新之旅是不会成功的。”
李翰柱说,bespin global是帮助企业实现上云和数字化转型的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目前传统企业每年会在it上花费约两万亿美金,大部分是在传统的it环境上,包括从传统it向云it转型,因此未来这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在三月中旬北京召开的融资发布会上,李翰柱和bespin global中国总裁李雲(brad lee)介绍了bespin global在全球以及中国新的发展战略和计划,并谈论了对云计算和msp趋势的预测。以下为遴选的访谈记录:
bespin global中国总裁李雲(brad lee)
q
传统的si和云msp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李雲:
si英文是system integrators,就是系统集成商。msp是managed service provider,就是管理服务提供商。现在全球的msp到底是谁?有从服务器托管的生态转型做的msp的公司,也有纯做云的msp。除此之外,其他的msp都是来自于si,很多是我们熟悉的大si集成商,比如埃森哲等,这些公司是因为客户的转型也转型做msp。
但是bespin global是应“云”而生,尤其是创立伊始就坚持多云战略,既有传统it架构运维的深厚积累,又在云管理服务能力、经验和技术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q
什么类型的企业会更容易转型为云msp的企业?
李雲:
上个月我问美国非常有名的一个咨询公司同样的问题,他说他的发现有两个:第一,就是非常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的msp;另外的msp是属于新时代的集成商,而不是产品制造商。
所以新时代的msp代表的是,首先要在云上非常有能力;其次是知道云上的生态在哪里。很多企业都不知道需要去找哪些合作伙伴,但我们天生有全球的背景,知道在美国、澳洲、新加坡、欧洲有哪些伙伴需要合作。
q
相较其他msp,bespin global的优势是什么?
李雲:
第一,在云生态里资质很重要。我们在亚洲是亚马逊aws资质最多的合作伙伴之一,bespin global技术团队累计获得的aws认证有280多项,获得微软认证60多项,包括系统架构师认证、开发者认证、系统运维管理员认证。
第二,我们的竞争力就是多云战略。据调查,2017年,67%的企业已经在混合云的环境里,而2018年,80%的客户会选择多云战略,作为合作伙伴要了解不同云的特征。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上云的时候,需要一个懂阿里、腾讯、亚马逊,还有微软的合作伙伴。能够评价适合客户的云环境是什么,在云迁移的时候,也了解不同的云特征,而我们从开始的第一天就坚持多云战略。
第三,保证客户高水平的sla。目前,我们帮助客户能够实现99.99%的可用性,另外在响应时间上我们有一种机制,如果运维团队在5分钟之内没有跟客户响应,5分钟之后会反馈到我这里;再过5分钟,反馈到全球的coo,再过5分钟,反馈到全球的ceo,他在15分钟之内知道中国的哪个客户出问题了,及时去做响应。
第四,持续和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我们可以通过研发平台提供服务,客户不需要服务的时候,也可以把软件直接提供给客户使用。我们的智能云管理平台opsnow自2016年8月推出以来,50多位高级工程师持续跟进产品研发,每周发布逾20项更新,已经在全球市场收获360家opsnow客户。
q
怎么看待国内公有云的服务提供商,比如阿里云、腾讯云?
李翰柱:
国内的云服务商的技术、服务都是非常棒,而且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也都领先。如果从全球其他几家云服务商的专业人才投资看,aws是从2005年开始做云计算的,到现在为止已经做了十几年,依然有超过1.4万名专门开发aws的工程师,google自己有7000多名专门开发云计算的工程师,微软有5000多名。所以,如果其他云服务商想赶超aws的话,那它需要去花更大的努力、更大的精力去增加自己的投资。
q
今年在中国的发展计划是怎样的?
李雲:
第一,实现从msp 1.0到msp 2.0的转型升级。我们也要做转型,msp 2.0的意义在于提高每个工程师、每个运维团队的生产力。
第二,将中国msp团队和资源会增加三倍。在中国我们目前有40个人的msp团队是有资质做运维的,通过加强投资,这个数一直会增加。
第三,在中国落地我们的资产。我们已经开始建立国内的研发团队,把我们的软件扎根在中国。我们发现全球的很多软件在国内需要去改良,去贴合中国的需求,这是我们今年很大投入的部分之一。
第四,今年我们会在国内的云上投入大量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