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公司的转型之痛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市场上不断上演着“nothing is impossible”。上一个十年里,互联网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并造就了一批财富神话;下一个十年里,人们虎视眈眈地寻找着财富神话的延续
寻找财富仿佛是中国人的基因,生而有之。而正是因为这一特征,财富管理这个行业正在如火如荼地飞快发展。
根据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2016:逆势增长全球配置》的数据:
至2015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约为113万亿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个人财富将保持1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0万亿人民币。报告预计 2015-2020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金融资产年均增速约为15%,占比将由44%增至 51%。
居民财富的快速累积和高净值人群规模的扩大,为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保证。
百亿级的财富管理行业吸引大量的新玩家进入,市场竞争不断升级。从传统“人海战”,到“互联网轰炸”,再到“fintech”,市场无比热闹。各路诸侯使出浑身解数,为了在这战国时代开张扩土,等待止戈散马后拥有一块更大的版图。
以笔者所知的p2p公司为例,在坐拥全国数百家线下营业网点,手握百万级高净值客户,从2015年就开始了财富管理的探索之路。公司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多元化产品——私募股权类,保险类产品层出不穷。其中,私募股权产品更是作为近几年重点推广的对象,大力地投入组建团队,但其回报特点却是:代销费率不高,难以获得carry,不好卖。于是,公司开始了自建资管团队。
p2p公司丰富产品线——卖保险、私募股权,就像百货公司在已有的店面增加了几个新店铺,而p2p公司增加资产管理业务,更像百货公司新开了一个食品加工厂。据笔者了解,国内目前有些大型p2p公司在新开展的资管业务中,重要的风控环节,依然是与集团公司共用体系。这必然带来了不同的业务冲突,就像让百货公司的coo去管理食品工厂一样,其结果可想而知。
自古以来,每一次变革伴随着血雨腥风,成功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重大的历史机遇下,竞争尤其激烈。
首先,p2p公司或财富管理公司需要布局新业务?
笔者认为,一定一定需要。在上一个十年里,整个中国的资产与资金之间是存在断层,优质的资产被忽视,资金未被有效利用。市场有着较大的窗口期,在最近10年,成就了一批优秀的新型金融服务公司。然而,近几年,监管层对互金的谨慎,互联网公司的进入,让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优质的资产必然成为稀缺产品。而单纯提供资金的财富管理机构和p2p公司在抢夺优质资产中,优势就并不太明显了。
其次,资产管理是最好的选择吗
笔者认识,在当前的市场下,资产管理至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互联网公司获取用户的综合成本相比传统金融企业低得多,其获得资金的能力也被验证,所以,在资金端的新机会并不多。而金融交易中的风控,大数据等环节,也是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产业的优势。那最后,更多的改变机会是在资产端。
最后,这里笔者建议正处于转型之中的企业:
分权授权,放手使用。企业家应多花时间于战略规划及组织建设,具体业务的权利交给专业的、信任的人;
才德不可兼得,以德重,好利之人不可重用。金融行业充满诱惑,愿意踏踏实实做事,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的人是绝对的优选;
选择一个大的实业行业,与优秀的选手合作,敢于下赌注,抓住传统行业产业升级的机会,深入到交易场景,金融最终离不开产业,互补与融合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
未来会是什么样难以预料,也许人工智能,也许大数据。这都将快速改变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重塑产业格局。但不论如何变化,专业,守正,勤奋的企业一定会有一席之地。
北京牛投邦科技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