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腾讯主编王永志接受采访称,到2018年很可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纸媒将会“关停并转”,报纸除了倒闭没有别的出路。
一年过去了,马上要迎来新年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他说的话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当一份全国性报纸影响力不如任志强、潘石屹一条微博时,注定了这个信息渠道的衰亡。
中华新闻报、外滩画报、e时代周报.....这些当年在全国都极具影响力的报纸都现在都在相继宣布停刊。
是新媒体挤死了旧媒体吗?
是用户自己放弃了纸媒,转移到了新媒体。
媒体的组成可以分成内容部分和载体部分。在任何时代,人们都有对信息的需求,内容是刚性需求,就像人们要吃饭要喝水一样,人们需要信息内容来认知环境、解决问题。至于载体部分,过去是新闻纸作为载体,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但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对于新闻纸是没有培养阅读依赖性的,而且pc、移动媒体等设备现在也能够提供非常好的阅读体验,也有非常多的纸媒推出app对内容进行新渠道的推广,纸媒确实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但是当老一辈受众流失,电子阅读在几代人之间的积累,在时效性与便捷性方面和新媒体无法比拟的纸媒的消失可能的确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决定媒体存亡的关键是,媒体存在的形式在经过科技高速发展后,还如何给予人某种需要。
纸媒由于其滞后性,市场对于其需求量的持续走低,必将走向没落。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快速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载体才能适应社会并发展壮大,比如新媒体取代旧媒体,再比如新的智能化财务软件取代 旧的记账软件。
快乐加财税云能够实现实时绩效处理,简单直观的仪表盘和展现绩效的财务报表,具有在线报销、在线反馈、在线审批等功能,让管理者即时处理公司事务,提升协作效率,将公司资金流转效率提升1.7倍。
所以,重要的是哪种方式能提供更好的体验、更快捷更需要的信息,当信息创造者和优质信息都向互联网转移,纸媒必须衰落。
对于旧媒体来说,不适应时代的只是载体而非内容,优质的内容,在任何时代都有很强的需求,君不见《上海壹周》报刊创始人徐沪生操刀的“一条”视频类公众号篇篇文章轻松破十万加,不过把内容换了一种形式,每天一条视频月入三千万。
可惜这样转型成功的例子还是太少了。
因为纸媒(报纸)的特殊性(国内报纸大都是公立、事业单位才允许办报,或者国有行业下的二级单位),所以造就了这一特殊情况,一把手大都是事业身份。这些一把手,在往日报纸好过的时候,已经养成了习惯,宛如温水里的青蛙。等互联网大潮来的时候,他们不以为意,以为自己都能幸免,结果等反应过来,水都淹到脖子了。只有少数真有见地的领导,真去做了功课,动了脑子,才在这个浪潮下活了下来。信息是永远不会不被需要的,只是载体在改变。
所以,归根结底,在行业洗牌大潮中,倒下的不单单是一家家报纸,在这身后,倒下的是体制里腐朽的领导思想。这是大浪淘沙的过程,能不能幸存下来,要看舵手,那些膏满肠肥的划水者,再也演不下去了,他们要落幕了。
同时,那些抓住潮流成功转型者也该更加具有危机意识,要知道当一种新的体验捕获广大读者的同时另外一种更新的东西正在酝酿,永远没有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