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体育馆里,一辆挂着砝码的小车正在2米宽的赛道上慢慢前进着,歪歪扭扭不走直线。绕过第1根桩,紧接着第2根、第3根之后,观众发现它走出了一个个漂亮的S形。绕过第12根桩的时候,小车的路线出现了偏差,撞倒了2根杆子后,动力不足,渐渐停下来。工作人员立刻拉起尺子测量它行进的距离。
这是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现场,比赛于12月10日~11日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举行。所有参赛的小车,都是“无碳小车”,现场看不到诸如电池、汽油等化学能量供应,也没有遥控器指挥小车绕杆避障。那么小车为何能跑,还能绕桩?
“砝码下降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前进的动能,每个小组的砝码质量都是1千克,也就是说每辆小车被赋予的能量是相同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选手王伯安说,绕过一根桩得8分,前进1米得2分,绕的桩越多,跑得越远,分数就越高。
“无碳小车”的比赛场地有两个:S形场地和电控场地。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用纯机械传动装置来控制小车方向,后者是用红外线、超声波探测障碍来控制小车方向。电控小车比赛是今年新增的赛事,不光机械专业的学生能参加,电子、控制等专业的学生也能玩一把。
“要想让小车跑得更远,就得减少无用的能量损耗。”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指导老师朱春耕说,特别是在传动系统上要尽可能减少阻力,因此纯机械结构的小车需要高精度的加工零件和装配技能,电控系统也需要高精度的探测和运算,都考验了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赛场上,也有一些队伍遭遇了“滑铁卢”,训练时小车跑得好好的,赛场上却跑歪了。“调试都在比赛前,赛场上只能看小车自己跑。”该比赛组委会副主任周继烈说,赛场上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地面不太平整,赛道上有条小缝等,都会影响小车行进的速度和方向,有的队伍手忙脚乱,有的队伍淡定调试,因此这个比赛不仅是“手上功夫”的比拼,也是心理素质的PK。
经过首轮校赛选拔后,共有40所高校的175支队伍参加浙江省决赛,是三届比赛中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场。尽管有多少支队伍可以进军明年5、6月份的国赛还没定,但所有选手都知道名额非常有限,因此现场比赛氛围异常紧张激烈。
👏👏👏
我的伟大的大绍兴,在一个没有大学的历史文化名城,相此苏州有苏州大学,人家引进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这东西早都被玩腻了,怎么还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