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镇养猪臭死了,你们知道吗?一回到老家都不敢住,环保一点都不合格,空气受到了很大亏污染,你们环保局也一点不作为,离住家很近的再拆掉!
一、今年拆除计划和时间安排
今年我镇猪舍分三批次进行拆除,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批:兴坊村、瑞香村、蛟腾村共48户,7376平方米,2015年5月底前拆除,目前已经拆除到位。
第二批:20个村,154户,34069平方米,2015年7月底前拆除,目前已经拆除2.5万平方米。
第三批:16个村,125户,41210平方米,2015年11月底前拆除。
二、治污及减排情况介绍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养猪业污染整治工作列为全镇中心工作,一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畜牧业的领导任副组长,镇综合办、环保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林派、土管所、村管站、农技站、水利站、供电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抽调业务熟悉、年轻的同志成立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执法小组,负责养猪业污染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执法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由镇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定期召开由镇环保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林派、土管所、村管站供电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分析、研究解决开展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镇效能办定期不定期开展治理工作督查,并通报污染整治工作进展情况。三是实行驻村领导、驻村干部包村包场责任制,将任务分解到组,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各村支部书记为生猪养殖场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把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作为村级换届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以及村目标管理考评重要依据。全镇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支部书记亲自抓,村主任和村动物防疫员具体抓,两委干部包组包场的工作机制。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是通过各村组织养殖户召开养猪业污染整治专题动员会、在村务公开栏及道路口张贴养猪污染治理标语、墟天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大宣传,截止目前,共发放相关宣传材料5000余份,及时将杭政【2014】40、45号以及有关治污政策内容等文件精神将上级有关治污政策内容传达给全镇规模养殖场及各散养户,同时公布举报监督电话3771326,营造“谁污染,谁治理”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烤烟、百香果、紫薯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宣传力度,从种植烤烟、百香果及紫薯等经济作物与养猪比较效益出发,引导农户种植烤烟、百香果及紫薯,加快转产。
3、完善规划,加强监管。一是严格划定禁养、限养区。根据饮用水源、旅游规划和重点流域区域、集镇及人口聚集等,详细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广泛动员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主申报拆除。二是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重点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旅游规划区、文物保护区、汀江河500米以内、中都溪和上都溪两岸100米以内禁养区的生猪养殖场关闭拆除工作。同时,要求镇挂村领导对所挂村新建养猪场以及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监管工作负全责,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具体负责,加大所在村及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巡查、监督,严禁新建扩建养猪场。一旦发现及时制止,制止无效的由镇综合执法队组织强制拆除,2014年以来,协调县国土、畜牧水产、公安、工商、国家电网、卫生院部门强制拆除养殖场5家,面积达1200平方米。目前全镇新建猪场的势头已被基本控制。三是完成限养区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场调查摸底工作。结合杭政[2014]45号文件精神,限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分四个年度治理,督促规模养殖户采取工程治理,生态治理,生物治理等措施,大力推进养猪场干湿分离,在规模场内兴建储粪池,动物无害化处理池等环保设施,2015年度的11家规模治理场已完成总治理量约30%的治理任务。对限期治理不达标的养猪场采取经济处罚、断水、断电等强硬措施,直至强制拆除。今年以来,全镇新扩建沼气体3638立方、生化塘48821.4平方、储粪池 1484立方、固液分离机4台,建吸纳地900余亩、抽灌设备12台。四是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2015年,经过招商引资,兴建了一座日处理800只、头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厂。现已试运行一个月,有效地处理了中都镇、下都乡境内病死畜禽,病死畜禽乱扔现象得到明显的改观。
4、整村推进,典型带动。实施都康、由安、蛟腾3 个村养殖业污染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委托龙岩顺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3 个村进行规划设计,目前3 个村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正常运行。其中都康村采取新建养殖小区的形式,由安、蛟腾村采取管道集中整治粪污处理的模式。
(上杭县中都镇人民政府于 2015-8-4 16:4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