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国家公园一工地上被发现3只小鹰,为了让它们能顺利长大,公园管委会悄悄把机器和设备都搬回山下,损失数万元
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利民说:值!因为这是公园首次确认草鸮的存在。草鸮又叫猴面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世界濒危物种
刚发现时的雏鹰
已经会飞的猴面鹰
偶然在工地上发现3只小猴面鹰
11月3日,泮金平和往常一样来到位于仙居国家公园的一处工地施工,这里要建一个铁塔,施工人员正在挖坑,准备浇筑塔基,现场一片机器的轰鸣声。
正在大伙儿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旁边的灌木丛里探出几个毛茸茸的小家伙,自顾自地在一边走动,泮金平一数,总共有3只。
“这些小家伙,体态看起来像刚出生的小鸡,但是它们的脸是心形的,眼睛很大很圆,十分可爱,它们身上的羽毛有些稀疏。”泮金平说,他和几个工人一起仔细看了一下,这些小家伙到底是个啥,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
因为他们施工的地方,是仙居国家公园,泮金平多了一个心眼,他琢磨着这些小家伙没准是珍稀动物。于是,他拿起随身携带的手机,给它们拍了照片,发给公园管委会的工作人员。
管委会的工作人员看到图片后,也吃不准这到底是什么鸟,就联系了省里的鸟类专家。一问才知道,这些小家伙大名叫草鸮,民间也叫猴面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我省在其栖息地范围内。
专家告诉管委会工作人员,当鸟类发现巢穴附近有危险,而小鸟还不能飞翔,出于本能母鸟可能会将巢穴中的小鸟遗弃,以保全自己的安全,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小鸟基本无法存活。
而泮金平发现的这一窝小猴面鹰,大概出生不到一个月,这些小家伙要长到能自己飞走,估计需要两个月左右。
为让三只幼鸟顺利成长
施工方停工近两个月
经过慎重的考虑后,仙居国家公园管委会做出决定,施工队伍停止一切施工,保证幼鸟长大。不仅如此,现场的施工设备等,也被迅速搬离现场。而这施工时间的耽搁,以及工具的搬运,施工队一来一回损失了数万元。
转眼,一个半月的时间过去了,这几天,泮金平再次来到发现猴面鹰的地方时,巢穴中只剩下了一只雏鹰,另外两只猴面鹰已经可以飞翔了。
“再过些天,最小的这只猴面鹰,应该也能够飞了,等他们全部能飞后,应该就有自己的领地了,也能够自己捕食和生存了,我们就能够重新开始施工了。”泮金平说。
“管委会希望大家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命,为了保护这3只小猴面鹰,虽停工造成损失,但我认为很值得。”王利民说。
据了解,仙居国家公园管委会已经在公园范围内,放置了近80台红外相机用于拍摄野生动物。已经确认鸟类有10目30科70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斑头鸺鹠、领鸺鹠、褐林鸮、红隼、领脚鸮和蛇雕。
摄像机至今没有捕捉拍摄到草鸮的影像资料,这是仙居国家公园首次确认草鸮的存在。王超
草鸮
夜行猛禽,属于鸮形目草鸮科。它眼大而黑,棕色的纤羽由眼圈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构成面盘,因酷似猴面,故俗称猴面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草鸮栖息于山麓草灌丛中,以鼠类、蛙、蛇、鸟卵等为食,对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草鸮一般白天伏于密林中,夜里出来觅食活动。据鸟类学家的调查研究证明,草鸮每年至少吃掉一千两百只老鼠,对于农作物有重要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