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股权架构和人力资源体系

海底捞是张勇夫妻和施永宏夫妻于1994年创立的火锅店,以服务好而闻名,2007年就有百胜集团组队到海底捞学习了。
2009年4月,黄铁鹰撰写的海底捞案例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上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在那以后几乎中国所有的商学院都开始讲授海底捞,几个出版社相继约黄铁鹰写一本海底捞的书。
黄铁鹰找到创始人张勇,张勇犹豫说:海底捞现在已经名声在外,再出一本书,怕吹过了。
当黄铁鹰第二次再找张勇,张勇同意了,但提出三个条件:
第一、 要写就写真实的海底捞,把海底捞好的一面与不好的一面、问题与困惑都展现出来。
第二、 海底捞不给钱写书。
第三、 书写完了不审稿。
在写书过程,张勇如承诺所言,把海底捞向黄铁鹰全面敞开,让黄铁鹰采访了海底捞的高管、员工、亲威等所有想要采访的人。完稿之后,张勇也兑现了“不审稿”的承诺。
2011年4月《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出版,被业界疯传(点图片可直接当当网查看)
竹子在2011年6月写了个海底捞的文章,在新浪博客《海底捞是怎么坐上火锅第一把交椅的》,以前写过的内容现在就不重复了。现在回看,海底捞当时的许多做法放在现在也还是有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
曾经,很多风投想投海底捞,而张勇却设法躲避风投,因为怕被风投牵着走。
这么多年一直没融资的海底捞,终于2018年5月17日在香港递交上市申请。
这篇文章根据海底捞招股书和网上的相关资料整理而来,虽然前后历时一个月,也许还不如之前的内容。想保持文章的质量,还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一、海底捞的业绩
根据沙利文报告,2017年海底捞的收入在中国和全球的中式餐饮市场中均排名第一,也是中国及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中式餐饮品牌。
海底捞2017年的收入为106.37亿元,2015年为57.57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5.9%。
海底捞2017年的利润为11.94亿元, 2015年为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70.5%。
2017年分红7.52亿元,2018年5月再分红5.98亿元,平均股本回报率由2016年的87.8% 增至2017年的110.4%。
海底捞的餐厅数, 2015年底为146 家、2016年底为176 家、至2017年底增加至273 家,申请上市时餐厅总数已达320家,包括中国内地的296 家餐厅以及24 家位于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及美国的餐厅,年服务顾客超过1 亿人次。
并计划于2018年开设180 家至220 家新餐厅。
运营效率方面
2017年海底捞的整体翻台率达到每天5次,根据沙利文报告,此水平远高于中国主要中餐品牌的水平。
海底捞的新餐厅一般于约1至3个月内达到首月盈亏平衡,在2015年和2016年,大多数新餐厅在6至13个月内可收回投资。
而根据沙利文报告,主要的中餐品牌通常在约1至6个月实现首月盈亏平衡,15至20个月内收回投资。
海底捞的物业总租金及相关开支占收益的4% --5%,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海底捞的年均坪效约为2.5万元/坪,高于多家上市的中餐品牌。
二、海底捞的定位
市场上流传海底捞服务的各种传说,比如有朋友在网上留言说:
前天去海底捞,服务员看到我老婆是孕妇,直接在入座后送了她一个小礼包,里面是玩具和一张可爱的婴儿的图画。
我跟服务员询问嫩牛肉能不能给病人吃的时候,对方仔细询问了病情,知道是手术后直接告知腌制牛肉时放了辣椒,不适合术后恢复病人。过了一会儿服务员提过来一个打包盒,说是炖了一个枸杞猪脚汤,可以送给病人吃,祝早日康复。
这让人惊喜的服务,我不得不服,怎么好意思让人打折,怎么可能不重复去消费!
类似的故事,网上还可以查到很多。
根据沙利文调查,海底捞的服务态度在中国中餐品牌中排名第一,海底捞的服务成为极致服务和就餐体验的代名词,被同行所追随和模仿。
张勇曾说:做企业不是每一个点都要做好,只要找到那么一个点,然后把这点做得特别好,你就成功了。
海底捞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服务,味道上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只能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
海底捞的招股书说,海底捞的竞争优势包括:良好的就餐体验和管理理念,高瞻远瞩的创始人和经验丰富的团队、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不妥协。
张勇曾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从来都不是服务,人力资源体系至关重要,把人力资源体系打造好将成为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如果企业做不上去,不是不努力,一定是机制、流程或者考核指标出了问题。
而有的管理者掩耳盗铃,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故意不看,包括海底捞在内的很多高管都在制定一些很愚蠢的流程和规定,扼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与竞争对手相比愚蠢的流程和规定略微少一点,就能脱颖而出。
张勇也表示:他很少管具体的业务,投入最多精力的是研究机制。把流程制度简化到只有18个,而这18个当中,重中之重的是海底捞的各级干部升迁管理办法。
企业要发展还是软实力的问题,软实力就涵盖了人力资源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财务体系、物流体系等等,只有把这些体系建立起来,海底捞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品牌。
所以海底捞多年来坚持打造基础体系,现在才开始谋求上市和加速扩张。
另外,海底捞认为食品安全乃业务的重中之重,对其有毫不妥协的高标准。
在董事会层面设有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首席战略官周兆呈先生负责监督食品安全管理。公司有超过500 名专职人员直接负责食品质量和安全
三、海底捞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1 扁平化的管理架构
2016年年中,海底捞重组了内部组织,实行扁平化管理,共设总部、教练、抱团小组及餐厅四个组成部分。
总部控制门店管理的核心环节,包括拓展策略、食品安全、信息技术、采购、供应链管理以及门店考核等,以保障标准化、规模化增长。
教练团队为店长提供指导、建议及评估,目前共有13名教练,直接向首席运营官杨利娟报告。
门店自主选择教练,教练的薪酬与整体利润的增长量挂钩,从而保证教练给予门店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餐厅直接向总部管理层汇报,店长负责餐厅的日常营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食品安全、现金管理、培养新店长和开发新餐厅等,店长在经营餐厅方面有高度的自主及决策权。
店长薪酬与餐厅的业绩、培养新店长及开设新餐厅的能力挂钩。
邻近的餐厅组成抱团小组,一般由5至18 家餐厅组成,通常以存在师徒关系的门店为主,并以有能力的店长担任组长。
抱团小组内餐厅互助,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解决区域问题,拓展及经营新店,并进行落后店辅导,通过自我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目前已成立37 个抱团小组,涵盖超过300 家餐厅。
3.2 把权力下放到最接近客户的员工
在海底捞,不只是店长有高度自主权,连服务员都有权送菜品、送礼物、给顾客免单。
有人问,海底捞的服务员都可以打折、免单,怎么控制成本?
张勇说:我觉得在一个组织里,每个层级、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相应权力的。
只有服务员才知道是不是把油撒客人身上了,菜是不是咸了,他才有权力根据这些判断是否打折或是免单。如果打折免单的权力由董事长或者店长来控制,我实在想不出道理。至于他是否会因为贪心给朋友打折给公司造成损失,这些可以事后评估。
比如说火锅咸了,顾客消费的是一个不合格产品,这个损失一定是要由商家承担的。
给客户退菜等,其实食材成本是很低的,一定不要因为这么一点成本跟客人发生冲突。
如果因为这个与客户发生冲突,节省的只是食材的成本,但客户可能以后都不来了,还出去说海底捞的坏话,这是很不划算的。
比如餐厅要有小金库,店长才能奖励员工,才能快速处理突发事故。
如果都去翻流程,把流程翻完了之后,突发事件不知道会演变成什么后果。
3.3 人才培养
海底捞的核心价值观是 “双手改变命运”,所以制度体系就会围绕这个理念来设计,给员工提供了公平、清晰的晋升通道。
海底捞几乎全部的店长都是内部员工晋升,一般不从外部聘请,并不是说外面的人不好,而是如果从外面聘人,把大家上升通道给堵死。
海底捞的员工有机会从初级、中级、高级,大店经理、店经理…一级级往上升,绝大部分店长曾在服务员、杂工或清洁工等多个非管理职位任职, 一旦晋升为店长就有机会享有门店业绩提成。
新店长的培养采用师徒制
由店长推荐至少从事10 个职务经历的员工参加培训,培训后通过考试和评估的,有资格晋升为大堂经理;再由店长推荐候选人参加店长培训,培训结束通过评估,有机会成为店长。
如果候选人培训后未通过评估,则店长和候选人须支付培训费用。
而如果店长未能通过绩效评估并被免除经理职位,他的师傅和师爷将受到经济的损失。
另一方面,店长不仅可以对自己管理的店享有业绩提成,还能在其徒弟、徒孙管理的门店中获得更高比例业绩提成,促使店长尽可能多地培养出能力、品行都合格的徒弟店长,并带领、指导他们开拓新门店。
员工的培养
员工的培养也采用师傅制,每一位员工入职时均获配一位师傅,在员工的职业生涯过程中定期提供指导及支持。
至申请上市时,海底捞已有5万多名员工,包括总部804人、教练13人、店长320人、餐厅员工49000多人。
3.3 员工的考核与激励
关于考核,在2017年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张勇透露了海底捞在kpi上走过的弯路。
比如有客人说海底捞火锅店服务很好,我戴眼镜他就给我眼镜布,我杯子里的水还没喝完他又给我加满了。
海底捞的kpi就加上一条:杯子里的水不能低于多少,客人戴眼镜一定要给眼镜布,否则扣0.05分…
然后就闹笑话了:
来一个客人就送眼镜布。
客户说豆浆我不喝了,不用加了;不行,必须给你加上。
最搞笑的是,有的客人说不用手机套,服务员说我给你套上吧,客人说真不用,结果他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把手机抓过去给你套上。因为不这么干要扣分啊!
曾经,海底捞虽不考核利润但考核翻台率,因为翻台率高就意味着赚钱多呀。
结果有一天,张勇自己在电梯间听四川老乡说:“我要让你们见识一下在北京的四川火锅有多牛逼,你不订是绝对没位置的!你订了座晚去几分钟,也是没位置的!”
如果预定客人不准时来,而现场还有客人在排队,空台等翻台率就少了一轮,所以客人迟到订的位可能就没了。
所以,现在海底捞不用营业额、翻台率、利润这些指标来考核员工,他们考核的是客户满意度、员工积极性和干部培养。
张勇说,我不想因为考核利润导致给客人吃的西瓜不甜,擦手的毛巾有破洞,卫生间的拖把没毛了还继续用。
对门店的考核
海底捞考核店长有两个指标,就是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因为员工不满意,顾客就没法满意。公司还提供专门的预算,召集独立第三方的神秘嘉宾对餐厅进行体验评级。
另外,干部培养和食品安全也会影响店长的升迁和收益。
海底捞不考核利润、收入等经营指标或财务指标,张勇说,真正重要的是考核指标背后的逻辑。
考核结果会决定门店的排名,以及店长的徒弟能否被选中管理其他餐厅。
门店考核结果分成a,b,c 三个等级,一旦存在食品安全事故,则自动评为c 店。
a级店是要表彰的, a 级店长可优先选择新餐厅项目,店长的徒弟在成为新店长方面有优先权。
b 级店被认为表现尚可,但仍有改善空间。
c级店不扣钱,在下季度不能开新店,鼓励其店长接受教练为期六个月的管理培训以改善餐厅绩效。
如果c级店在过去一年曾被评为c 级且已接受教练辅导的,则可能会被免除店长职位。
店长被淘汰的,店长的师傅也会受到惩罚。
店长的薪酬
店长的薪酬与其管理餐厅的盈利能力挂钩,也与其徒弟的餐厅挂钩,以鼓励他们培养更多有才能的店长。
店长的薪酬主要包括基本薪金和餐厅利润的奖金。
餐厅利润的奖金,选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高者:
选项a:店长自己管理的餐厅利润的2.8%;
选项b:店长管理餐厅利润的0.4%+徒弟管理餐厅利润的3.1%+徒孙管理餐厅利润的1.5%。
对店长的考核虽然不包括经营指标,但店长的收入却与经营指标、徒弟的培养挂钩。
所以,不用专门考核利润,店长也会重视利润。
对员工的考核与激励
张勇在海外看到服务有小费,服务员很努力工作,一个小伙子可以看八张桌子,动作迅捷,还会跟你聊天,关心你。
而国内服务没小费,员工做得好由管理层奖励。但这样管理成本较高,而且容易造成评价不公,所以海底捞开始试点计件工资制。
在试点计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