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接轨上海先手棋
区委书记夏坚定在“新南浔论坛”专题讲座暨“开展‘四新’主题实践
加快南浔赶超发展”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一
知己知彼,答好两个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下好先手棋,首先要知己,回答好“南浔有什么?缺什么?”的问题。
南浔有什么?
南浔有区位的优势:我们地处上海、杭州、苏州三大都市圈的交汇点,距三地均为100公里左右,构成1小时交通圈,是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域的黄金节点和重要枢纽。
区域内有申苏浙皖、申嘉湖两条高速公路和一条千吨级航道长湖申线直通上海;还有即将启动建设的湖苏沪高铁将在南浔设站,建成后,南浔到上海只需20分钟。
南浔有产业的基础:我们的工业经济特色鲜明,产业链条比较完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配套能力,特别是以“三电一板”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比如电梯整机产销量占浙江的50%、全国的10%左右;洗衣机电机产销量占全国的60%以上;电磁线产量占全国的20%;木地板产量约占全国的35%,其中,实木地板产量约占全国的60%。
我们还有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如,新京昌电子占据了全国汽车传感器市场的半壁江山;太平微特电机销售规模和技术水平居电梯门机专用电动机行业的首位;湖磨是国内乃至亚洲地区光整行业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达15%左右,位居行业第一位。
南浔有古镇文化底蕴的优势:南浔古镇是上海周边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江南古镇,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拥有保存完好的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旧居、百间楼等一批历史遗存,创造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富可敌国的历史辉煌。
同时,南浔与上海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目前,南浔籍的企业家也遍布于上海各个区域,涉足房地产、金融投资、工业制造、文化娱乐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如,复星集团总裁高级助理、保险集团副总裁章国政;上海南洋银行副行长吴志琴;盛东国际港务集团党委书记周卫强;新文化传媒董事长杨振华;等等。
南浔缺什么?
南浔缺高端的产业,我们的产业层次整体还不够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还不快,上市企业和重量级的大企业大集团还不多,我们还有没有一家百亿级的企业。
南浔缺高层次的人才,我区现有各类人才总量约7.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仅1900人左右,占比2.47%,占比偏低,且大部分集中在政府部门、教育、卫生等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中尤为紧缺,仅有400人左右。
南浔缺高品质的功能配套,我们还没有一家三甲的医院;还没有高等院校,也没有一所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此外,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现代化商贸综合体还不多。
下好先手棋,其次要知彼,回答好“上海在干什么?要什么?”的问题。
上海在干什么?
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提出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到2040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归纳起来,就是产业高端集聚、空间科学管控,这是上海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
对周边城市来讲,第一,将更多地承接上海部分功能的溢出;第二,将更多地接受上海创新发展的拉动,这也是必然趋势。
上海要什么?
我们接轨上海,不能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必须要了解上海的需求,只有迎合上海的需求、为上海创造价值,才有上海和我们互动的可能。比如,上海现在将工业用地规划分为“104区块”(上海全市现有的约104个规划工业区块,约600平方公里)、“195区域”(规划工业区块外、集中建设区内的现状工业用地,实际面积约195平方公里)和“198区域”(规划工业区块外、集中建设区外的现状工业用地,实际面积约198平方公里)(共约1000平方公里)。为全面推动“四个中心”和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将撤销“195区域”和“198区域”(共约393平方公里),并对上述三个区域内近10万家工业企业实行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工作。其中,拟保留四分之一的高精尖且亩产税收企高于40万元的工业企业,2万多家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企业就地淘汰消化,其余5万多家企业向周边地区实行梯度转移,并且提出了外迁企业成活率确保在80%以上的目标要求。这就是上海所急需的,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上海提供他们疏解功能所急需的相关配套服务。
二
取长补短,做好三篇文章。
接轨上海,必须瞄准目标、精准发力,务求实效,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接受上海的功能辐射、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
1.做好交通接轨的文章。
接轨上海,交通接轨是基础和前提。
对外交通方面,前期经过我们的积极争取,争取到了湖苏沪高铁在南浔设站的历史性机遇,到2020年建成后,将一下子把南浔和上海的时空距离缩短到20分钟,这完全就是同城的概念了,这也是我们今后最大的优势。交通等部门要配合做好项目前期等相关工作,推动湖苏沪高铁加快建设。
对内交通方面,湖苏沪高铁的快速通道建成后,滞后的区内交通网络将成为最大的瓶颈制约。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启动高铁综合枢纽建设,构建方便快捷的换乘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三高”连接线等工程建设,形成五横(318国道、新318国道、湖盐线、申苏浙皖高速、申嘉湖高速)、六纵(湖山大道、织菱公路、三新公路、三高连接线、浔练线、S211省道)的干线公路路网,让从上海来的每一位客商和游客能够在半小时内到达区内的每一个乡镇。
2.做好产业接轨的文章。
接轨上海,产业接轨是重点。
一要强化高端招引。要把上海作为“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的主战场,全力对接云集在上海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掌握他们在长三角的投资意向和产业布局,全力以赴打好招大引强的“上海攻略”。
二要承接产业转移。要加强与上海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配套产业建设,积极争取上海产业链关键环节落户南浔,鼓励本地特色产业融入上海产业链体系中,深化链式协作,积极引进和共同培育优质高端产业项目和高新产业业态。比如,几年前上海很多园区就打起了项目准入的“三五牌”,也就是把项目准入门槛调高到亩均投入500万元、亩均产值500万元、亩均税收50万元,而我们这三项指标分别为350万元、400万元、25万元,中间有着很大的梯度空间,要善于从中发现和找准发展机会。
三要深化旅游接轨。南浔古镇是我们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并入选了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特色旅游目的地。我们要打好古镇旅游的接轨牌,把上海作为南浔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据统计,去年,上海游客占国内游客总量的30%左右,超过300万人次),重点营销、深度拓展,让更多的上海人游在南浔、吃在南浔、购在南浔、住在南浔。
同时,在物流接轨方面,要重点依托长湖申航道,规划建设综合型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在金融接轨方面,积极争取上海及外资驻沪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来浔开设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引进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外包等各类新型金融业态,努力建设金融机构较为集中、金融产业较为齐全的临沪金融中心。农业接轨方面,加大农产品供沪力度,大力发展特种水产、有机蔬菜、优质瓜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把南浔建成上海的“菜篮子”。
3.做好人才接轨的文章。
接轨上海,科技和人才接轨是关键。
①要立足南浔实际,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制、候鸟制、兼职制、组合式等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增强对上海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②要积极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选派企业经营人才和科技带头人到上海有关高校进修,定期选派优秀干部到上海自贸区及上海市辖区业务部门挂职锻炼等。尤其要利用好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挂职培训平台,加快选派一名有责任心、有招商经验的科级领导干部赴漕河泾开发区挂职,拓展人脉关系,为引进项目奠定基础。
③要依托科创园、大企业研究院等平台,鼓励企业与上海高校院所和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共同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建立创新成果引进和转化的合作机制。
三
夯实基础,练好三项内功。
当务之急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健全接轨机制。
要调整充实区接轨办,用好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南浔工作部和驻上海招商局的力量,进一步健全完善接轨上海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和实施接轨上海重点活动,大力营造接轨上海的浓厚氛围。要研究与上海相关市辖区建立友好结对关系,加强与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府合作交流办等新型智库的联系,探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动态掌握我区与上海在规划和政策上的对接情况,创新和完善双方政府层面交流合作机制。
2.打造硬环境。
以后高铁建成后,上海过来只要20分钟,可以预期,会有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到南浔来投资、来买房、来居住(之前媒体上也有报道,北京的白领居住在100公里外的廊坊,每天高铁来回,虽然每次要多花两个小时,但总的路费比房租要便宜)。南浔有比廊坊更优越的区位交通,完全有条件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当然,要成为“后花园”,必须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完备的城市功能,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完善城市功能。最首要的就是要把一流学校、一流医院建起来,这既是接轨上海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最大的呼声。
①初中我们有浔溪中学、宏达学校,现在最迫切的就是好的高中。教育部门要当好参谋,配合好市教育局,优化配置,集中力量,全力打造一所全市一流水平的高中。当然,我们也可以眼睛向外,引进像宏达学校一样的优质民办高中资源,争取南浔也出几个全市的高考状元。此外,我们也可以加强和上海高校的合作,探索在南浔设立高校的二级学院(德清已引进浙江工业大学,安吉已引进浙江科技学院)。
②人民医院现在硬件条件很不错,下一步关键是要加强名医专家队伍建设,加强和上海知名医院的技术合作,争取早日进入三甲行列。
③同时,要加强中心城区建设管理,包括古镇东大门的打开、中心城区分片区规模化整治提升、交通秩序管理、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和设施的完善,等等。
④这个城市环境我们一定要快速、高效、大力度地搞上去,千万不能小打小闹,你一年就把未来5年、10年的钱一次性投到位,这样一下子实质性改善以后,接下来就良性循环了。有些设施投了一次后,以后就不用再投了。这就是中国老太和美国老太的故事,我们往往是攒够了钱去买房,人家是按揭贷款以后买房,先享受起来,然后慢慢再还。所以我们要解放思想,适度负债,把我们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一步到位搞上去,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硬件环境就大大改善,这样以后很多方面的工作就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要打造万亩平台。我们现在可以马上拿的出来的平台空间,最多也就开发区的四五百亩地。如果真正引入一个百亿级的大项目,我们现在一下子还没有能够完全承载的空间。因此,开发区和练市镇作为平台的主阵地、主战场,要积极谋划,规划新的发展空间,力争打造一个万亩大平台。
三要优化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我们要全面推进美丽城区、美丽乡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紧紧围绕“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念好“拆、治、归”三字经,全力打好环境整治系列组合拳,全面剿灭劣Ⅴ类水,重现徐迟笔下“水晶晶”的美丽南浔。只有我们的生态环境更美了、城市功能更全了、平台空间更广了,上海的投资商、高端人才,我们才能引得进、留得住。
3.优化软环境。
有形接轨是一项主要任务,无形接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南浔是江南特色小城,上海是国际型大都会,对得上号、找得到能够相互交流的“共同语言”,这是成功接轨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首先是思维理念的接轨。谋划工作时要多看看上海人在想什么,对于长期的规划、年度的计划都要以接轨上海为导向,要多看看工作的谋划是不是从接轨上海出发、工作的开展有没有为接轨上海服务、工作的成效有没有对接轨上海有推动。
其次是服务的接轨。在去年初的省两会上,时任省长李强同志强调“以‘两个无差别、三个更好’为目标,制订接轨上海行动方案”(即市场规则、政府办事规则与上海无差别,产业配套条件、政府服务效率和人居生活环境更好)。我们要围绕这一目标,当好“店小二”,让上海的客商来了以后,感到跟上海没有差别,像回到家一样的感觉。
总之,我们要把接轨上海战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谋划、精准发力,下好先手棋,推动交通、产业、人才、平台、服务全方位接轨,成为湖州“开放活市”战略的践行者、接轨上海的桥头堡。
信息来源:南浔宣传
编辑:黄雅娟 审核:陆明明
监制:吴秋艳 总监制:沈振华
又在鼓吹练市,你再这么吹,三年后练市肯定超越上海了!陈然练市发展是比较快,但经不起你每天吹啊
做为公职人员好好做你该有的事情 不要整天在网上发这种练市发不发展也不是你这个小职员说的算
赞! 思路清晰认识清醒,希望当地干部能狠抓落实。南浔的基础设施必须要翻天覆地的改造才行。
南浔未来应该会和嘉兴一样,被上海人占领
去年去过一次练市,说实话真垃圾
现在去南浔买菜逛超市,经常可以看到上海人的身影了
一味的去发展南浔镇,是最大的败笔。
海底人有何高见?我想也只不过蚊子嗡嗡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