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岁以上打工者已超过400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超过60岁的高龄打工者。他们曾是第一代打工者。如今,老了还不能安享晚年成了他们需要面对的无奈。
成都的人才市场外面,聚集着很多的找工作的打工者,他们都是从外地来的。在他们看来,工作收入比家里面种菜种田收入来的多,虽然也仅仅是一个月两三千。
一位老伯,身体瘦小、看着满脸愁容的走向人才市场。身上背着衣服和被子,手中提着水桶,基本上纵观这群人,水桶其实就是他们标志。
人才市场的招聘牌子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招聘信息,而这群打工者的年龄均在30到60岁之间,对于牌子上面的工做很多都是望尘莫及,基本上都要专业技能等等。而他们只会出力。
李师傅,来找工作十多天了,面对庞大的找工作人群,他不得不把自己会做什么、能做什么写在纸上,做成个人简历,希望雇主能看上。
这些床被在城市周边的小屋子里面,这些都是为年龄大一点的打工者准备的,一天5元。
老王,为了能更快的找到工作,把自己的头发染成黑色,希望看起来年轻点,老板也会多更愿意要他。
老河,今年63岁,从80年代开始便一直在外打工,现在年纪大了,没有老板愿意招。过年后,老河也提早出来碰碰运气,“我这年纪不生病就是“保险””。背后高楼看起来和他格格不入。
老龚,60岁,没车、没房、没有养老保险,已经打工20年,但是还是找不到工作,他说扫地、洗完、拉车或者工地上的力气活,他都乐意干。
一张工作不限的纸条,和后面黑色袋子里面的全部家当。只要哪个老板看上,就能马上去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