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招聘七大陷阱!

这节课,我们给大家分享人才招聘的七大陷阱,其实就是在招聘中经常犯的7个错误,看看我们的企业是不是也有这些疏漏呢。
陷阱一:招聘人员非职业,不尊重面试者
一些公司在面试新进来的人才的时候,就随便拉了张经理、李经理、刘经理,这些人可能做销售的时候有点一小成绩,很多时候会比较高冷,并不尊重来面试的人才,而且这些人本身也是被之前那些不职业的各种经理面试进来的,遗传了他们的作风,造成恶性循环,通常他们唯利是图,品德不敢恭维,如果现在还有公司在这样面试的话,在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面就很难有竞争优势了,公司的品牌也就无从谈起。
陷阱二:面试官的提问 问不出面试者的实话
很多面试官会问这样的问题,比如说:
你来到我们公司会不会好好干?他肯定说会。
喜不喜欢我们公司?他肯定说喜欢。
会不会在我们这干很长时间?
会!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一听就是假的。
那么如何来问呢,这是有学问的,面试官的专业性就体现在这了,不过不要担心,逻辑并不难,我们单独拿出一节跟大家分享。
陷阱三:招聘没有计划,临时性太强
比如说,公司需要一个财务经理,没花三天就招来一个财务经理,需要一个市场部经理,没花三天就招来一个市场部经理;可想而知,这样会给公司带来多大的风险。
所以招聘一定要提前计划,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提前做规划。
陷阱四:随意承诺提成、分红
有些公司为了吸引到人才,随意承诺给高提成,高分红,到分钱的时候又舍不得了,一般就会弄得个仇人式散伙,公司虽然扣下了该发钱,但招来的人由于没有拿到承诺的收益,带走了公司的资源;而且走的这个人对公司的声誉也肯定是没有正面作用的。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经过测算,一般来说,公司的所有业务提成不会大于30%,个人利润分红不大于当年总利润的10%;如果哪家公司说给你的薪资结构是固定+50%的业务提成再加30%年底分红,那么这个公司一般都会违约的。
陷阱五:所有用人决策都由领导拍板
也有不少公司是这样做的:人力资源和用人单位领导都面试过之后,最后录用权还是交到老板手里,如果是这样的话,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走过场,没有决策权的,而且如果来面试的人一多,老板一天到晚就不用干别事了。
那么应该谁来做决策呢,一般是成立一个招聘小组,小组内包括用人部门领导、财务经理、其他部门经理和员工代表组成。
录用标准为:用人部门领导同意,招聘小组内一部分人员同意,即可录取。
这里有两种极端给大家解释一下,大家会更好理解:
如果用人部门领导同意,招聘小组内其他成员都不同意是不能录用的;
如果用人单位领导不同意,但招聘小组其他人都同意也是不能录用的。
招聘小组+专业提问+大入口+专职招聘人员+专职招聘人员激励,基本上就是中层招聘的核心逻辑,其中招聘小组是核心的核心,整个流程后面我们还会做详细分享。
陷阱六:没有自主工作标准,岗位匹配度被动
如今很多公司,招聘比较被动,招人看运气,招到这个人用一段时间后,不错,捡到了,或者用一段时间,不行,再招一个;可见招聘是要有多被动,要让招聘来的人都合适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还原本质,看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公司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个岗位的岗位标准,知道我要什么,再去做招聘,这样的招聘就主动多了。
但事实上太多公司的岗位标准是从网上下载来的,未必适合你们公司,虽然岗位标准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招到的都是跟“高大上”有关的人,可能并不适合你们公司,招到他们反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公司的岗位标准一定要按照公司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特别对于一些小公司,特别是创业型公司,实在而接地气的岗位标准更能吸引到有事业心的人,所以岗位标准一定是从公司里长出来的,别人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一定不要照搬。
陷阱七:不重视岗前培训
一些公司不重视岗前培训,认为岗前培训是在浪费公司成本,其实岗前培训是个投资回报率很大的活儿,以销售岗位为例,他最大的收益不是员工了解了公司的文化、产品、销售技巧更好的买产品,最重要的是在培训的过程中,那些不认可公司,不喜欢公司的人会离开,剩下的都是喜欢公司的人,喜欢公司的适应力会比较强,而且他会与公司一起成长;这一点对于中小微企业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