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她是一个普通的医者,却守护在贫困村40余年


黄土厚重而又深沉,包裹着在晋地生活的一代又一代的人,生命就是如此厚重啊~村庄安静而又朴实,眷顾着这个村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医者就是如此博爱啊!
她是村里唯一的医生。
一间干净的卫生站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多少个日夜奔忙,多少个夜不能寐。她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为贫困村民支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健康,网住善良。
多少次她受到大医院的邀请,她都笑着婉拒。她只是朴实的说一句:“我走不开,这里的村民需要我”。
或许她的名字不为人知,她却毅然守在贫困村40余年。她便是——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西南窊村村医王补翠。
扎根此间,得一方康健
当我们走进村里,看着一排排黄土砌成的围墙,有历史的悠久,也有今日的破败。我们寻访到村医王补翠的小诊所里,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柜子里各种各样的药品干净整洁得摆放着。经济的落后,交通不便,村中大病不能治,小病没有药。在过去,村里连医生都没有。得病了用土办法,迷信的以为是鬼神降罪,无钱买药只能苦熬着,后来,王补翠的到来,这样的情况渐渐得到了改善,村民的健康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生病了去诊所里打针,取药,诊所和王补翠是他们防御疾病的免疫系统。
诊所环境
萃取光阴,换济世良药
巴尔扎克在《乡村医生》说“有钱的人是不会买到我的时间的。我的光阴只属于这山里的人。我不荣誉,也不要财富,我不要我的病人称赞我,也不要他们感激我。”
20岁从忻州远嫁到此,当看到村子里的医疗卫生条件如此之差,村民们更是饱受疾病之苦,她决心用自己掌握的些许医术,创办一个简陋的小诊所,用自己仅有的知识为村民们缓解一些疼痛小病。40年的坚守,小诊所从流动医疗点到干净整洁的村卫生所,从药品自费到基础药物政府报销,如今村民们通常看病不需要花一分钱。
串联百户,沐春风十里
在行医过程中,作为一名赤脚医生,常常奔走于各家各户,即便风雨在路,她亦追随风雨不停脚步。村民中有行动不便的,她便主动到家里探访,免费为其进行检查。她每走一步,都联系着一个家庭,她走过的40年,串联着整个村。兰芷变而不芳兮,年华化春风十里。
对村医王补翠的采访
天伦之乐,又怎能放下…
由于村子里的生活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大部分乡村卫生员都已改行或去城市生活,而她,这个笑起来就能让人感到温暖的阿姨,却偏偏要坚守在这里,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卫生所,她的子女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都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在城市里定居,但是她放弃了去城里与子女享天伦之乐的机会,领着每个月800元微薄的补贴,非要为了村民做“一只开在悬崖的梅花”。
如今,年近六十的王阿姨马上面临退休。是啊,她终于可以离开村子去儿女身边颐享天年了,但是阿姨的担忧一分也没有减少:自己经营了近40年的卫生所将何去何从,会不会有人来接替自己的位置来服务村民都是未知数,她怎么能安心地离开村子、离开大家、离开自己坚守的岗位。
村医王补翠
为了村民,为了善良,这是她的坚守。“阳春布德泽”是对她最好的表达;“高洁卓不群”是对她最真的敬佩。感谢她执着的守护。守护着村里的希望,守护着大家的健康。
原文作者:刘轩 刘宇环
主编:饶文燕 运营:Destiny·S
关注“中国社会扶贫网”公众号:zgshfp,获取脱贫攻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