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7月5日,全国各地各市级国地税部门完成合并,开始履职。这标志着国家机关大数据对接最重要的一环已经形成闭环,史上最严的税务稽查机构正式开始运转了,过去社保、个税不按实申报的情形将无处遁形。
先看看,过去有哪些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说“常在河边走”的做法呢?
1、 通过《劳动合同》降低工资来购买社保,根据不同岗位,找到一个企业和个人的平衡点,即为员工节约,也为公司节约。
2、 工资发放不通过银行,直接发放现金,为员工节约个税。现金主要来源于不规范的账户,包括老板个人账户。
3、 虚增员工,将某个高薪资的员工分解两个或多个后发放,为员工节约个税。
4、 通过福利或发票报销形式,降低工资发放额,为员工节约个税。
5、 通过第三方兼职形式发放员工工资,同时降低社保额和个税。
6、 通过劳务派遣,用第三方的资质或便利条件进行节约。
这六种行为,是过去企业管理方与员工默契“双赢”的主要方式。
在这次配合机构改革的文件中,强化了对失信者的惩戒。企业主、劳动者、包括会计,一旦失信,将处处受限,失信者寸步难行在大陆将很快变为现实。前几天新闻报道,一些欠税的老赖都不得不补缴了税款,力度是空前的。这让我想起多年以前,我上司一进香港就被刑拘了,缘由是他在香港工作时拖欠了个税。这方面看来真要接轨了。
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新的严管形势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下,上面的第1-4点就不要采用了,低端且风险极大。第5、6点,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有操作空间的,关键是证据链条要做好,否则一查一个准。
统计局的数据说,过去三年,国家社保金和个税收入每年都在大幅度的上升。我相信这次国地税合并后,二者增加幅度一定会是空前的。国家管理力度加大,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福祉也有福了,但愿暴风温柔一点,给企业一点时间和空间,因为在当下的环境下,很多企业还活着就很不容易了。
作为企业,在目前形势下,正确节约人力成本的方式,应该是提高劳动效率,从投入和产出上下功夫才是真正的出路。当然,如果还要操作方法的话,我认为应该从组织机构上下手,直白点说就是将公司下面的部门切割成独立核算的公司,这样才能合理合法的、坦然的节约税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