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有读者致电晚报记者,称在海宁市黄湾镇(尖山新区)闸口村的一户农家边上,有块饱经沧桑的大条石,上面刻有“明武略将军继贤贾公讳哲之墓”,据传不远处的阳山下曾有贾家大坟,“不知这块石头是不是贾谊的后人、你们报道里提到的河南商丘贾氏与海宁贾氏共同的先人贾哲的墓碑?是不是文物?背后还有什么故事?”
沧桑古墓碑
热心人所说的这块墓碑,被放置在海宁市黄湾镇(尖山新区)闸口村刘家山湾一户人家屋外的墙角处,同一些砖块混在一起。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这块墓碑前,发现它长约175厘米、宽近40厘米、厚约13厘米,在漫长岁月的剥蚀下,虽已变得相当沧桑,但碑面字迹隐现。热心人用水浇过碑面,再用抹布轻轻一擦,碑面字迹就依次显露出来。
记者发现,这块碑上的汉字全为繁体,最大最醒目的一列(竖排)居中,为“明武略将军继贤贾公讳哲之墓”;左侧刻有“刘诚意伯”等字(其余字迹不清);右侧则刻有“甲戌春日十千吕万题 裔孙兆廷立”。
明朝将军的墓碑,怎会来到这里?这户人家的女主人曹水宝告诉记者,他们起先并不知道这是墓碑,只以为是一块很结实的大石头,“我好多年前嫁到村里时,这块石头是村里仓库前的一块踏脚石,后来村里分了仓库里的东西,我们分到了这块石头。”
据现年66岁的曹水宝回忆,当年带回这块石头,主要是为了造房子,但当他们发现这块石头上有很多文字而且还有一个“墓”字时,“我们觉得用它造房子不吉利,就用来筑猪圈,后来不养猪开了厂,这块石头就被放到了屋外的路边。”
“这块石头放到那里后,由于和现在的石头外形不同,上面又刻了字,过来看的人非常多,有个外地人看了还想掏钱买走,我们觉得这东西不能乱卖,所以没有卖!”曹水宝说。
山间贾氏墓
在刘家山湾,记者打听这块墓碑的更早来历,有群众说:“听说它是很久以前被人从山中墓地里挖出来的,当年参与(挖)的一位老人还在,已经80多岁了!”昨天下午,记者在热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位老人——刘关林。
刘关林现年81岁,但思路清晰,记性还相当好。“曹水宝家的那块石头,和去年被人偷走的一对刻着字的老石头,是我年轻的时候和四五个小伙子从贾家坟里挖出来的,村东的那座山下曾有很大的贾家坟和贾家祠堂……”老人直言不讳地忆起往事——
我记事起,村东的山下就有7座坐东向西的大坟,中间那座最大,南北两侧各有3座比它小的坟墓,像警卫一样护着它。坟上长了很多棵松树,大的树干直径四五十厘米,我们经常从松树上弄松脂回家照明。
这片坟地没围墙,在北边的那3座小坟再朝北的偏南位置,有座大祠堂。记得大祠堂有6间2层,门前还有一对石狮子。当年,人们都叫这座大祠堂为贾家祠堂,但常年住在贾家祠堂里的一对夫妻并不姓贾,姓翁,是我们刘家山湾人,是被请去管理墓地和大祠堂的。
刘家山湾没一户人家姓贾,贾家坟和大祠堂却老早建在刘家山湾的山下。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都会有很多骑大马的人来这里祭祖,我们会去看热闹,了解到那些骑马的人都姓贾,有当官的,有开米行的,还有做其他买卖的,他们都住在外边,只有祭祖时才来……
新中国成立后,贾家祠堂变成公家的房子,大家就把它拆了,拆下的材料或用来建木桥,或用来修路,之后就不见那些骑大马的人来祭祖了。再后来,有四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喊我去挖坟,我们手持铁锹,只挖出3块石头就没有再挖了。这3块石头中的一块就是曹水宝家的那块,另外两块都有大凳面那么大,四四方方的,我记得好像能合起来,上面也刻了字,起初被放在河边当踏板,但后来被人偷走了……
昨天下午,记者按老人指引,来到当年的贾氏墓地,发现它已变成一片橘园菜地,郁郁葱葱。从山间向东望去,正对两山之间的一道岭。海宁文史爱好者高翔说,刘家山湾没有一户人家姓贾,贾家墓地却在这里,是因为贾家人认为这里风水好,“据家谱载,这风水是朱元璋的军师、贾家人的好朋友刘伯温帮忙看的。”
文保已关注
据了解,明武略将军贾哲墓碑的碑文题写人吕万为现代国画家,字十千,浙江海宁人,生于1885年,卒于1951年,由此推断,立于1934年(甲戌年)春日的这块墓碑,应为贾哲的后人为祖先重立。
高翔告诉记者,1933年版《贾氏家乘》载,贾兆廷为贾谊第72世孙、贾哲18世孙,晚清的一名从九品官员,可见此碑是他于1934年续立,并请吕万题写了碑文,“家谱还载,贾谊54世孙贾哲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初九葬于黄湾致和岭北。其后,贾哲子贾真,孙贾敏、贾启葬在贾哲墓之北;贾哲子贾祥,孙贾敷、贾旻葬在贾哲墓之南。”
海宁市史志学会会员张云鹏告诉记者,据《海宁州志稿》等地方史料记载,贾哲字继贤,少负气节,孝敬父母,友于兄弟,与其堂兄贾希贤(皇冈书院开办者)关系最好,两人身两而心一,善必相劝,恶必相戒,议事公正,不伤他人,“贾哲初任海宁镇抚时,遇一伙人叛变作乱,叛变者首领素负勇力才艺,贾哲单骑深入,叛变者首领见其气宇轩昂,言论磊落,便缩颈畏退足不成步。”
“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开战时,面对比自己部队人数多出很多的陈友谅部队,贾哲作为先导,进行火攻,最后大胜。后来,海宁的一名官员贪污受贿,诬陷平民,使30多名群众遭罪,贾哲又秘密寻访,弄清事实,使贪官和乡豪伏法,百姓大为称快。明洪武十年(1377年)冬,贾哲53岁病逝于安徽凤阳将军府中,第二年正月由他的儿子贾真等运回海宁安葬。”张云鹏认为,从现存史料可以看出,贾哲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还是一位关心百姓疾苦、嫉恶如仇的清官,“研究贾哲对于反腐倡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存贾哲墓碑虽为民国续立,但和当年埋下的墓志铭一样,都属文物。”
昨天,记者就此与海宁市文保部门取得联系,有关人士表示,会尽快了解具体情况,并采取措施将这些文物妥善地保护起来。(南湖晚报)
真心不错的啊。。。
给盗墓贼指明了方向
为了抬高自身地位私刻的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