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由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企业网财经
相关机构预测,j今年汛情对于食品的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消费者的价格上涨,不过在7月cpi或出现短暂微升,同比涨幅料在26%到27%。
不过,汛情对于物价的影响是短期并且有逐步弱化的趋势,预计8月见顶后整体回落趋势不变,不过年内cpi仍将逐季走低。
财经认为,洪涝灾害是对于7月份食品价格有波动的主要因素。
在7月份,高频食品价格同比回升,可能拉动cpi同比,预计cpi同比可能跟上月持平。
7月份食品类价格持续走升,不过涨幅会有所收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收缩、需求回暖和高基数效应。
洪涝灾害对于蔬菜类以及肉类等供应商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从而带动了食品cpi的上涨。
而对于非食品价格,截止到7月底,wti原油价格为4076美元桶,同比降幅再收窄至-29%。
不过国内油价因为之前油价涨幅一直处于保护价之中,所以并未有调整波动。
预计7月交通价格有所企稳,医疗、文娱、衣着、其他小幅放缓。
从整体来看,cpi短暂进一步上升至27%,8月见顶后整体回落轨迹不变。
汛情对食品价格产生一定扰动,粮食、蔬菜、肉类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粮食方面,强降水和洪涝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一定影响,短期供给下降催生粮价上涨预期,6月以来原粮收购价格指数持续上行。
鲜菜方面,一方面强降水造成鲜菜产量下降;另一方面洪灾造成运输成本上升,对北菜南运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目前看鲜菜价格波动仍符合季节性特征,对cpi扰动较小。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指出,7月受南方降雨洪涝的持续影响,部分食品价格处于上行区间。
7月中上旬南方强降雨对蔬菜供应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
猪肉价格已连续两个月上涨,餐饮业经营、企业复工逐渐恢复推高猪肉消费量。
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本轮猪价走高主要为消费拉动型上涨。
展望后市,机构普遍认为,猪周期已见顶回落,洪涝对物价影响或逐步弱化,年内cpi逐季走低趋势不改。
猪肉价格难以突破去年11月的高点。
李超指出,其一,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稳健回升,生猪产业链供给回暖的趋势未变;其二,今年以来,我国已进行了26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且今年猪肉的进口数量一直保持高位,额外的猪肉供给亦有助于稳定猪价预期;其三,猪肉需求虽已显著回升,但难以强于去年同期水平,社交距离影响下餐饮业完全复苏仍有待时日。
财经认为,预计7月cpi小幅抬升,但仍维持年内cpi逐季走低的观点,全年中枢约25%。
而在食品方面,随着洪涝灾害的缓解,其对于物价的影响也将逐步变弱,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已实现转正,生猪存栏和仔猪供给量连续增长,后续猪价上涨动力不足,7月中旬已出现见顶迹象。
而对于非食品来说,消费需求在年底之间很难会有膨胀式的增长,目前来看不具备显著反弹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