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肉种鸡养殖生产实践中,产蛋率是一项反映鸡只生产性能的重要生产指标。多年来,我国引进的肉种鸡品种如aa艾维茵等,其产蛋高峰产蛋率应达到%以上,并维持w以上。但有的鸡群产蛋率仅达到%左右,并连续几天不再上升。肉种鸡产蛋率异常是养鸡场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形成原因复杂,但是综合起来分析,主要与饲料营养疫病和日常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关系。笔者从这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北洲养鸡网
饲料营养因素
饲料营养因素主要为饲料量不足营养缺乏或能量水平过低。温度为℃,肉种鸡在产蛋%时,每只母鸡每日应接受 的能量,高峰料的能量应大约 。如果饲料能量不足,采食量低,则达不到产蛋高峰。常见于秋后玉米含水量高,在给料量上没进行调整,使真正的进食量达不到要求,鸡处于饥饿状态.鸡群表现采食速度过快;使用过多的杂粕(如棉粕菜籽粕等)或含蛋白的原料(如蛋白粉酵母粉等)代替优质豆粕时,使氨基酸不平衡;在进行饲料配方设计时能量水平达不到要求,蛋白和能量是紧密相关的,必要时需加入一定的油脂满足对能量水平的要求。要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合理配合日粮外,在高峰期试料还是有必要的。
疫病因素
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以及寄生虫病等都会影响产蛋。发病后的鸡群很难达到产蛋高峰,维持时间也较短。有的种鸡场缺乏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有的没有根据当地的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有的不能及时诊断疫病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等等,导致鸡群健康状况不佳,影响种鸡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在育成期患过病,造成部分鸡体弱而长期不能产蛋。新城疫是近几年造成产蛋率达不到高峰的常见原因,在产蛋鸡群可能有%~%
的病鸡不产蛋,以贫血鸡冠苍白和零星死亡剖检见内脏肿瘤为特征,淘汰病鸡是唯一办法。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腹泻也能影响产蛋率,鸡群常表现部分鸡拉稀,垫料变湿,泄殖腔周围羽毛污染稀粪,对于这种情况应在料中投入抗菌素,实践证明这对提高产蛋率还是很有效的。
管理因素
.温度
肉种鸡适宜的环境温度为%。温度过低特别是冬季,应注意保暖并多供给日粮;温度过高特别是夏季,要注意调整饲料配方,供给夏季日粮,并加强通风管理。
.垫料管理不好
垫料发霉潮湿结块,没有为鸡群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亦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
.通风不好
鸡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超标,如氨气含量超标;冬季用煤炉取暖,一氧化碳含量超标等,均影响产蛋。
.光照程序不合理
光照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光照时间,二是光照强度,二者缺一不可。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光时间过晚;重视光照时间而忽视了光照强度;体质量不达标,性成熟不好而提前进行光刺激等,均导致产蛋不理想。
预防措施
.严格把好饲料质量关,确保种鸡营养供给的稳定
饲养者在制订给料计划时一定要参考饲料的实际营养水平饲料浪费量种鸡体质量等因素。在实际饲养过程中,有的开产体质量高于标准,有的则低于标准,笔者总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高于标准开产体质量相对较多,如开产体质量较高,相应的鸡体维持需求就较大,此时,减料速度应相对较慢;开产体质量较轻,则减料速度相应加快点。通过更换饲料种类和料量控制,限制脂肪累积速度既是提高产蛋率,同时也是提高高峰后的种蛋质量和孵化率的重要因素。建议整个周期绘制种鸡体质量和增重变化曲线图,这样更能直观了解种鸡体质量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加强免疫.防止疫病的发生
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选用优质高效的疫苗。肉用种鸡必须在开产前适时进行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新城疫禽霍乱鸡痘等重要疫病的免疫接种。
.编制合理的光照程序
在整个产蛋期,光照绝对不能减少,保持(光照时间为:~:),并定期检查亮度,更换亮度不够的灯泡(节能灯容易出现后期亮度不够),擦净灯泡上的灰尘。保证光照强度为~勒克斯,即烛光,可以采用 w的荧光灯或w的白炽灯,高度距地面为. ,灯泡要保持干净,避免灰尘影响光照强度,定期检查电灯线路,保证光照均匀,不留死角,以免地面蛋增多。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群适宜的密度,配备足够的料位和水位;保持垫料的清洁卫生;加强鸡舍的通风管理,降低有害气体的含量。通风的目的在于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并把外界新鲜空气送进来,降低鸡舍温度等。通风要由上而下(冬季),避免风直接吹到鸡体,夏季采用水帘降温通风系统,主要根据空气质量和温度来调节通风。保持鸡舍适宜的湿度:鸡舍内湿度关系到鸡的羽毛皮肤温度和疾病,最佳湿度范围需控制在%~%,可以通过观察鸡的羽毛鸡舍的垫料情况来判断湿度是否合适。此外,降低噪音等各种应激因素,创造鸡舍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为稳产高产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