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我写于2009年7月20日。重新发布的原因是,随着当今涉税服务环境和业务的改变,有些人还是以“不变迎万变”,继续凭借着涉税政策“知道分子”的身份,头顶着“专家、大师、大咖”的光环,继续在社会上“招摇撞骗”,对此,我只能“一声叹息”。以下的言论,就是我对当时一些情景的“吐槽”。
具体业务
最近听到有人说我不懂具体业务、业务较差、讲话空洞。拜托,你可以到税务局找个熟人问问,一个83年做增值税业务,88年担任税政科长,92年担任主管业务的副局长(机械、治金、化工行业),是真不懂涉税业务?还是不愿意多讲?
具体业务?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具体到什么程度?具体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如果把涉税服务业务当成一项工程来对待,对于那些不用方案就可以干活,不用施工图就可以盖房子的人来说,用智慧赚钱和靠出力气来赚钱,所关心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如果认为方案没有用,也对,农村盖小房不需要有方案;如果认为会烧砖、会做瓦匠是具体工作,那么,我现在岁数大了,脑子“反映迟钝”,所以不能再玩了。
纳税鉴定
记得我刚参加税务局工作时,所做的第一门功课就是,在熟读税法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纳税鉴定。而现在从事涉税业务和服务的人大多数不了解这件事,纳税鉴定的对和错,就像对一个病人确诊得出结论一样,事关重大。就像一个人打了个喷嚏,是什么原因?这是一个不大容易判断的事情,这需要医患之间互相交流,再加上一系列的检查,才能最后确诊,就事物的表面现象来判断其中的属性是不准确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某企业税务自查中发生的事
某企业为了做好税务自查工作,高薪从税务机关挖了一个人才做税务总监。此人真是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把自查搞得“有声有色”。自查的提纲在税务总局布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更细化的准备,自查的结果是,补税额巨大。由此深得税务机关负责人的赞赏,并将其内部自查提纲作为税务总局自查同类企业的标准样本来应用。对此我深感忧虑,有两个担心:一是为这个企业所在的同行担心;二是为这个企业担心。此企业今年查透了,难道你的这些涉税项目以后就不会发生了?以后税务机关拿着这个提纲年年来找你,让你“坦白”交待,你将如何应对?问题的关键是,此人没有按照“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来做事。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在今年的几年内,这个企业会体会到的。作为企业税务经理的思维习惯还是按税务局“看门狗”的思想?这点应该有明确的定位。
我还看到有些企业聘请税务师事务所协助自查,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公司内部地位本来就不高,又把大把的钱进行自查补交,我真得为他们以后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和生存环境担忧啊。国外会计的从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立会计,他们就业地点是中介服务机构;另一类是私立会计,也就是为公司打工。按照“屁股决定脑袋”的道理,涉税业务工作就要按其所在的位置来思考问题。
我的涉税服务体会
几天前,与税总稽查名单中的某公司高管商谈如何应对税务自查。介绍我们互相认识的人是一位银行行长。银行购买我的服务,然后免费提供给这个集团公司,条件是让其到介绍人的银行里存款。因为公司董事会对税务部的自查工作是一头雾水,巨额的补税和滞纳金让公司董事会非常不满。于是我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我的服务对象是企业而非政府,而服务的客户群又偏重于董事会,这其中既要看到税务机关的工作方式,同时又要对企业内部的涉税岗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上述了解的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报告的形式向董事会汇报,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与大多数人不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