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以用户体验为主的线上教学模式

近年来,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热闹非凡,“互联网+教育”成为了当下的流行趋势,将两个拥有截然不同曲调的行业融合在了一起。从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考试培训,只有真正找准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切入点,能够持之以恒地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去吸引用户,才能避免像泡沫一样在变化中挥发掉。
雷军曾经说过,中国创业的市值稳定在10亿美金的,大约16家,教育领域市值做到10亿美金,也就是至少收入10亿人民币,估计至少5000-1万员工,所以无论是教育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可以在两个不同跑道中找到共同的话题,从而进行交流,这对于两者的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纯粹的互联网人做网络教育其实是存在弊端的,因为这个群体的技术和考虑的角度大都以互联网为主题出发,所以创始团队中一定要有懂教学的人参与,才能帮助了解教与学全过程中的用户行为,构建更贴合教育需求的平台功能。业内人士王洪君在从业过程中深刻的认知教师的信用评价体系很重要。如果照搬评价肯定是不行的,每个人对老师授课好坏都有非常主观的判断,几乎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根据教学中的数据跟踪挖掘建立一个客观的评价模型也是非常必要的。
平台上汇集了许多有真凭实学而且渴望成名的教师,这样的群体需要学生们的好评才会有下一次开课的机会,平台也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前来听课,这个工作就是平台所做的。教育咨询的重点就是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问题,网络教育无论做b2c还是c2c模式,核心都是要解决确保学生学有所得。
做平台还有一点需要考虑,那就是绝不仅仅简单的扫街找老师录视频就完事大吉了,解决网络教育的互动性、个性化学习、自学习管理等等,才应该是平台方所需要努力去做的事情,也是平台方应有的责任,这对于口碑效应明显的教育培训行业而言,会更加确保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教育,就是师生分离的过程,用户在线购买课程后获得的服务只是单纯的视频教程,相对于实体课堂,缺乏的是与讲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课后学生有疑问也不能立即获得解答。这便是在线教育这堂课中师生之间无法逾越的距离,双方站在互联网的两端,在一个虚拟的时间中进行一场虚拟的教学和受教。
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教育,我们的期望是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高效的学习过程,通过免费或者收费的课程,在看完视频教程之后再有相应的课后沟通机制,与老师进行及时的双向沟通——简言之,通过一个双向交流平台,把用户与老师通过互联网手段联系起来,老师获得的是学生群体中的口碑和业内声誉,用户获得的是稳固的基础知识和应对各种考试的技能技巧。从而,在线教育便从单纯的视频教学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在线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