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美关系回顾 2018年的我们又要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

2017年对于美国外交及美中关系均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主因是美国素人总统川普上任,其个人想法及行事风格均与传统美国总统有所差异。
中国则是习近平在年底前的中共十九大连任总书记,并提出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的目标,双方在国际上的角力持续的进行。
川普在一月份宣示就职,旋即在外交上有许多不同于其前任欧巴马的许多作法,包括退出美国协商许久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威胁要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要求与美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重新协商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要求盟国承担更多的防卫支出。
包括北约、日本及南韩在内,最终也退出了全球支持的「巴黎气候协定」,对于七个穆斯林国家的人民入境采取限制措施,考虑取消与伊朗签订的核能协定,更改对古巴的贸易解禁政策等。
川普的外交理念系以「让美国再度伟大」为依归,说穿了就是一切以美国一己的利益为主,不考虑美国的国际社会责任及全球的利益,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思维。
所以川普的外交政策有反全球化、反自由化、反多边主义的倾向。
同时他还有保守主义的倾向,因此他强调要强化美国的军事力量及运用,反对多边合作对话的自由主义,对于共产政权及激进伊斯兰主义不信任。
然而,川普此一外交理念却与国际的主流价值观有所背离,目前多数的国家仍然支持全球化及贸易自由化,也主张经由对话合作解决国际纷争,反对单方面使用武力威胁其他国家。
此外,自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一直扮演领导性的角色,即使冷战结束后依然如此。
除了美国自身的狭隘利益外,美国总统还需承担国际的责任及推动全球事务,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将影响美国的国际形象,也削弱了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并妨碍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稳定。
川普的强烈个人主义倾向,以及随兴的发言,也让外界不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走向及制造情势的混乱,例如美国对于北韩的政策。
至于中美关系也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年初时由于川普不接受一个中国的政策,双方关系一度僵持,但在中美的交涉下美国随即回到一中的立场,川普与习近平还在四月举行首次的会谈。
其后双方在北韩及双边的经贸议题上进行互动,均呈合作与分歧并存的现象。
中国在十九大之后对美仍采取新型大国关系的政策,强调对话与合作,美国则在年底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并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双方未来仍将持续在国际上形成战略竞争与合作的互动关系。